歲月嬗變,書香安在?——探訪建陽書坊文化古街
http://www.caoliu14.com?2013-06-26 09:13? ?來源:閩北日報
我來說兩句
朱熹手跡“安之居”
安之居,寄寓古人企盼
書坊的名氣不單是“建本”產地有浩瀚古籍可讀,同樣可讀而且耐讀的還有諸多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存。“楠木廳”古民居就是其一。
楠木廳為四進結構,百余根立柱、橫梁和窗戶以及案、桌、椅、床等家具均用楠木構造。最能代表“楠木廳”風格的是正廳,由4根口徑30多厘米,3.8米高的本色建楠挺立在雕花青石柱礎上,肩起厚重的橫梁,歷百年色澤如新,似乎還在證明楠木固有的生命活力。
廳內有兩組木雕引人注目,一是廳中佛堂用楠木精雕組合而成,尤顯古樸典雅。二是主梁板上的木刻十分精致。后廳還有精雕細刻詩意詮釋典故:方磚照墻上鑲嵌方形組雕,橫三層,上為人物大場景寓家族興旺;中為朱熹手跡“安之居”三字,兩端各有一戴冠冕穿官服人物;下為三排四瓣花形間以方形鏤空石雕。兩邊鑲嵌朱子手跡名聯:“鳶飛月窟地,魚躍海中天?!甭撁几鞯駜蓚€人物馳馬相對與“安之居”上方人物組雕融為一體。更妙的是天井中設置青石石擔,擔上盆栽蕙蘭等花草,石雕魚缸內悠游著金魚。圍繞后廳天井有限空間,以天空、照墻、木雕、磚雕、石雕、匾、聯、石擔、金魚……組成活態立體畫面,構思之精致,寓意之精妙,給人以陶冶性情之趣。
朱子辭世700年后,經營茶葉發家的陳氏富商,有財力買下遠近百年上等各色楠木,用以建造家族安樂窩。據記載,楠木廳建成于1903年,正是晚清西風殘照江河日下之時,走南闖北經歷風雨的陳氏,擇地“居安”當作人生理想歸宿。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1-12-05天皇嶺文化古街春節前完工 裝飾計劃春節后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