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的回家路
3小時船程,一度是彼岸大岞人跨不過的鴻溝。而今,兩地的關系已經和一家人一樣了
崇武大岞村所在的崇武半島,離臺灣只有約3小時的船程。但這短短的距離,卻一度成了基隆大岞人無法回家的鴻溝。
張金奎老人的親家張胡仔,就在基隆大岞村。1949年前后,張胡仔出海捕魚,突然被抓到臺灣去當兵。幾十年都沒有音訊,留在家中的媽媽以為他去世了,為了不讓他斷后,就讓一個外孫過繼到他名下。沒想到,張胡仔就生活在臺灣基隆的大岞村,還在臺灣娶妻。
幾十年后,張胡仔來到大陸,對那段往事感嘆不已。
但隨著兩岸破冰,血緣相親、地緣相近的兩個同名村,聯系也越趨緊密。
“最早始于1971年,祖籍崇武大岞村的張二磅(小名),開臺灣漁船??吭诔缥涓?。”張祝良老人回憶,這是第一艘在崇武靠岸的臺灣漁船,也是崇武大岞村人第一次在臺灣船做漁工,兩岸的漁民合作得很好,就像自家兄弟一樣親切。他說,當年,張二磅也生活在基隆大岞村。從那以后,兩地的人就經常有來往,每年春節、清明,也時有人回鄉探親。
更頻繁地往來,是從1988年開始的。那年,張細山與政府簽約勞務合作,經常在崇武大岞村雇村民到臺灣漁船上工作。這下,兩個村不僅常來往,基隆大岞村民眾還每年都到祖地進香,還有兩戶崇武大岞村人家的女兒,與臺灣通婚。
兩岸相近的風俗
兩個大岞村都有媽祖廟,保留惠安習俗,老人們都喜歡玩同樣的牌子
88歲的張萬金說,她的女兒阿嬌嫁到基隆。這兩年去探親,老張都會去臺灣的大岞村走一走。他發現,基隆大岞村跟崇武大岞村很像,村民保存了許多惠安的習俗,村里還有一座跟祖地一樣的媽祖廟,特地取名叫“大岞東宮”,這些讓老人感到非常親切。
昨天,回到祖地的張蘇玉女,跟幾個村民一同到媽祖廟上香。路上,她看到幾位老人坐著打牌,很感興趣,“臺灣的老人也玩牌子,我看了覺得很親切,就像在自家一樣”。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2-28漳州市委書記陳冬組團今日帶隊 赴臺灣懇親交流
- 2012-11-29第十六屆世界許氏宗親懇親大會12月將在廈門召開
- 2012-11-20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在三明開幕 5000多名相親相聚
- 2011-04-18拿口鎮肖坊村舉辦老知青返鄉懇親會
- 2010-04-12第十屆世界南安同鄉聯誼懇親大會研討會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