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街往事說泉州 濃縮百年風華市井百態(圖) 2013-06-08 09:58? 潘登?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
船巷,作為湖頭的交通史和文明史的見證,它永遠烙印在湖頭人和海外游子的記憶中。 |
赤水街:盛開在記憶中的快樂與繁華 補牙店里的一切看起來都那么古老 這是一條位于海拔近千米山腰的古街。它年邁,記錄著赤水人塵封已久的往事;它又年輕,老城之外多少游人慕名而來;它寂寥,零星的店鋪,空蕩的街頭;它又繁華,撇開今日的沒落,史書里書寫著它昔日的輝煌。赤水街,試著輕輕拂去它表面落定的塵埃,在云遮霧繞里品讀它的神秘、繁榮,還有如今與世無爭的沉寂。 繁華赤水 商賈云集 據史書記載,德化赤水街開埠于宋紹興三年。讓人奇怪的是,為何在這高山之上竟將此街取名為“赤水”?原來這與“風水”有關。相傳宋紹興三年,有位客商在赤水街建店鋪,但生意蕭條。當時有位陰陽家陳朗贊此地鐘靈毓秀,但因赤水街所向山勢屬火,而且沿街店鋪民居多木結構材料,恐有火災之虞。當地居民信以為真,欲取含“水”之名以制火邪,遂將該街定名為“錦水街”,后更名“赤水街”。 據赤水鎮宣傳干事洪若凡介紹,赤水街所在赤水社區,歷史上曾是縣西北部的文化、商業、交通中心,軍事要地之一,有400多年商業史。古代,赤水街因為是泉州到閩西北的官府驛道、咽喉要地,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成為商賈和各地人流往來的主要通道。往來的商賈,漸漸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赤水街由此成為人貨流通集散地,當時熱鬧非凡,市井繁華,人流如織。 由于這里是內地與沿海的交通樞紐,幾百年來,大田、尤溪、永安、漳平、沙縣、順昌等內陸的香菇、筍干、茶葉等山貨和閩南沿海的魚蝦鹽糖都在此聚集、流通,大小商號百余家,四五百米長的街市上,大小“客棧”有10多家,因此成為南來北往商賈的云集之地。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