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老厝的草根守望 2013-05-30 14:54? 林蔚 林熙 薛紀天?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
老厝,承載了福州2200年的歷史文化,沉淀了福州人對家園的眷戀之情。 |
信息時代的守護 瀏覽“福州老建筑百科”網站(www.fzcuo.com),你會驚訝于這里材料之新、之全、之深。網站采用維基百科式的開發構架,943個詞條平均每條被編輯超過四次。 網名“紅衣棒糖人”的張繼州,是網站的一位活躍編輯,到目前已創建過54個詞條,編輯詞條260次。因為還是在校大學生,有檢索資料的資源便利,他負責了許多從國外大學數字圖書館查找福州老建筑圖文資料的工作。“我們這一代人生長在信息時代,不論拍照、找資料都輕車熟路,也容易和各種人取得聯系,信息化開拓了我們的眼界,也讓我們更加敢于嘗試。”他說。 “福州老建筑百科”網站上資料的深度,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政府相關部門的檔案。以“鼓嶺避暑地”這一詞條為例,在總詞條下分建筑主體基本完好的、建筑已毀僅存遺址的、完全毀壞無跡可尋的和僅有記載不知位置的四大類。詞條甚至沒有重復一些公開資料中將“伍丁”和“任尼”混為同一個人的錯誤,清晰闡明美國醫生伍丁(S.F.Woodin)是鼓嶺避暑勝地的發現者,而美國牧師任尼(Dr.Thomas Rennie)是鼓嶺第一座避暑別墅的建造者。 薛紀天說,曾在福州居住過的外國傳教士、商人和官員的后代手中保存的書信和照片,以及國外大學圖書館的數字化資源,都是查詢鼓嶺資料的重要來源。當時,他就是通過朋友找到了一份珍貴的鼓嶺1907年的地圖。 活躍開闊的思維,則讓“福州老建筑”成員們在保護老房子時更加富有創意。坐落于倉山區公園路4號的西林小筑是一座保存較好的英式別墅。小樓建于1927-1928年,是福建督軍李厚基的別墅,為三層磚木結構,較典型的維多利亞時期風格。在“福州老建筑”成員們的牽線搭橋下,這棟文革后就一直被某單位非法占用的老建筑現在以租用的方式成為一個藝術團隊的工作室,煥發出年輕時尚的氣息。 新的時代,賦予了“福州老建筑”成員們更豐富有效的方式和辦法去記錄和保護福州老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