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件臺灣文物抵泉州 2013-05-24 09:15? 謝玉妹?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
23日上午,從臺灣征集來的近50件閩南文物運抵泉州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泉州博物館)。 |
清末民初的生活用品 民俗文化 反映閩南民俗的文物是此批文物中最多的,有婚嫁、農耕、日用等物件。喜事時掛于廳堂的喜帳;婚嫁時的量尺、子孫桶、珠寶盒、皮制漆器枕頭;農作時的蓑衣、水壺、畚箕;還有放置筷子的陶器、取暖用的碳爐、織網用的木梭、放油燈的燈座、無傘面的傘骨及嬰兒穿的衣帽。 這些文物如今都價值不菲,如明末清初時期的珠寶盒,便是由珍貴的雞翅木制成的,是明朝時期流行的材質。葫蘆形狀的水壺,套著一個藤編的套子,是清末時期農民耕作時隨身攜帶,能平穩的置于地上。無傘面的傘骨也有一段故事,據說,這根竹質的傘骨是江浙閩北一帶的特產,五代時期傳入福建,再由福州銷往臺灣的,后來臺灣引進種植這種竹子用來制傘,傘業非常興盛。 此批從臺灣征集來的閩南文物中,還有給孩子滿月、周歲時戴的帽子和披肩,精美的零錢袋和藤編的手袋。據說這種手袋是舊時有錢人家的婦人所用的,不少記者感嘆到:不亞于如今的奢侈品牌包。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