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文化創意產業破題
記者手記
引來金鳳凰,用心留住他
記者 吳柳滔 劉輝
在武夷山采訪時,一家計算機公司的董事長張紹杰對當地的配套設施牢騷不少:“我們員工習慣了工作到凌晨兩三點的生活,但武夷山沒有地方可去。下班之后,我們想去酒吧或者咖啡館坐坐,可武夷山的酒吧里只有嘈雜的音樂和染著黃頭發的小青年。”
今天,這家公司仍在武夷山正常運行著,留下他們的是對未來的信心。張紹杰說:“我們在武夷山的新大樓就快建好了,我們會有自己的休閑中心,到時候相信我們的員工會愛上武夷山的。”
張紹杰的公司于第六屆茶博會開幕當天,啟動了“武夷山茶城網”,這是武夷山第一座茶葉網上貿易平臺,茶產品網絡購物的綜合商城。他們是武夷山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實踐者。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政府的重視、規劃、打基礎等等固然十分必要,但最重要的,還是擁有專門人才。一條高速公路修得再漂亮,總得有車去上面跑。
印象大紅袍文化產業公司的產品開發經理陳宇,天天守在禮品店“創意集市”里,觀察游客的喜好,從而產生新產品的構想,文具、飾品、手工藝品、填充茶葉的公仔、主題為“放下”的T恤等自主開發的產品,極大地拓展了“印象·大紅袍”的文化外延和商業價值。
來自上海的藝術家劉一明、麥客和文創商人謝鵬飛,為了在武夷山傳播返璞歸真的飲茶文化,在沒有請求政府幫助,在找不到一個文創主管部門的境況下,默默無聞地在武夷山積淀了半年,然后在本屆茶博會上,借助展覽,釋放光芒,啟動他們的文化創意商業化行動計劃。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加快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布局,造就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推動我國由人才大國邁向人才強國。”
文創人才是稀有財富。能夠培養和引來文創人才,是當地之福。能夠留住文創人才, 是當地政府部門之能耐,是當地經濟轉型升級之未來。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