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史前巖畫遍布漳州山海之間 發現數量冠八閩 2012-11-06 08:26? ?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
近日,漳州市南靖縣方志委的文物工作者,在南靖五云巖發現了一幅疑似巖畫的摩崖石刻。 |
華安仙字潭 似字似畫“天書” 千年爭論不休 來到華安縣沙建鎮,在當地向導蔡先生的帶領下,記者通過一條泥土小徑,到達汰溪,呈現在眼前的是一面近百平方米的石壁。蔡先生說:“仙字潭著名的5幅‘仙字’就隱藏在其中。由于許久沒有重新描摹過,找到‘仙字’還需費點眼力。” 據蔡先生介紹,仙字潭位于沙建鎮九龍江支流的汰溪下游,距漳州市區34公里。這里兩山夾峙,溪流彎曲成潭,北岸峭壁林立,仙字潭之所以馳名并保存至今,一方面是因為這些“仙字”是早在唐代就已被發現的千年石刻,另一方面是因為在很久之前,這里曾是一泓深潭,環境清幽人跡罕至,形成了一個天然的“仙字”保護傘。 仙字所在峭壁高約30米,在堅硬的變質巖壁面上鑿刻著6組圖像符號,以字符計約50個。這些字符風格相似,技法類似,是字還是畫千余年來一直爭論不休。似字又別于傳統的漢字,也不像金文、甲骨文,似畫又過于抽象。據悉,因年代久難以稽考。久而久之,更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多數人只能道聽途說,以訛傳訛,于是便有了“仙字”、“仙篆”、“天書”等說法。據北宋的《太平廣記》載唐《宣室志》記載:唐代大詩人韓愈是歷史上最早試圖對仙字潭巖刻進行破譯的人。唐元和二年(810年),“有客于泉者,能傳其字,持至東洛”,請韓愈辨認,韓愈“見識之”,釋讀其文曰:“詔還黑視之鯉魚天公畀殺人牛壬癸神書急急”,共19字,是為“天公責蛟螭”說。 那些似字非字、似畫非畫的“圖字符號”,吸引了古今中外無數專家學者前往考究。古石刻鐫刻在堅硬的石頭上,深淺不一。據分析,這并非金屬刻制,而是用堅硬的石器磨刻,可以佐證當時還沒有進入青銅器時代,其上限甚至可提到新石器時代晚期。 近年來有學者認為,華安石刻是古代巖畫,有的表現殺戮俘虜后舉行的祭祀活動,有的描述激烈的戰斗場面以及征戰勝利后的狂歡,整體是對商周時期福建南部越人部落間某次較大規模戰爭全過程的實況記載。也有學者認為,石刻反映的是奴隸社會時期古越人慶賀收成、祭祀祖先的場面。同樣的仙字潭“仙字”,卻解讀出迥異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