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茶葉之路”申遺,誰最有資格,廈門文化局原局長彭一萬侃侃而談。主父真真 攝
1660年,英國著名茶商托馬斯·卡洛韋出版的《茶葉和種植、質量和品德》一書中說:“英國的茶葉,起初是東印度公司從廈門引進的。”
美國著名亞洲史、東南亞史、華僑史專家利·埃弗德拉·威廉斯教授(1924———),曾在美國駐中國機構工作多年。他在《中國商務指南》一書中指出:“17世紀初,廈門商人在明朝廷禁令森嚴之下,仍然把茶葉運往西洋各地和印度。1610年,荷蘭商人在爪哇萬丹首次購到了由廈門商人運去的茶葉。”
1610年,茶葉最早從廈門出海,荷蘭商人成為最早將茶葉運往歐洲的人。這是西方人從東方殖民地轉運茶葉的開始,也是我國向西歐輸出茶葉的開始。
此后,歐洲逐漸掀起飲茶之風,茶葉被他們譽為“茶中的香檳酒”、“茶中的鮮咖啡”。1661年,英國的查理二世與葡萄牙國王的女兒凱瑟琳公主結婚。凱瑟琳公主的嫁妝中就有一箱茶葉,凱瑟琳還有了“飲茶皇后”的美譽。
[證據二]
英語單詞“tea”
起源于廈門方言
“‘tea’在英語中即為‘茶’,這和閩南語‘茶’字的發言非常相近。”彭一萬說,歐洲各國除葡萄牙以外,其他各國均模擬廈門音翻譯“茶”這個詞。
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捷克語、匈牙利語、丹麥語、瑞典語、挪威語皆用te,芬蘭語用tee,法語用the,荷蘭語、德語、猶太語皆用thee,“烏龍茶”的英語譯名也是依據廈門方言讀音譯為“oolong tea”。
先后擔任中國總稅務司署稅務司、山海關(今營口市)稅務司,并于1905—1908年擔任廈門關稅務司的英國人塞舌爾·包羅,在他所著《廈門》一書的記述:“廈門原是昔日中國第一個出口茶葉的口岸,(英語)tea這個字就是起源于廈門方言的te字……這是因為荷蘭人最早從廈門這個地方得到茶葉,并把它介紹到歐洲的緣故。”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