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厝山墻上的歐式圖案。常海軍圖
[小趣聞]
設計講究合乎風水 古厝前低后高有講究
廈門古厝設計講究合乎風水的原則。很多人不知道的小細節是,林云梯宅共分三進,每一進都是后進略高于前進。
它的前、中、后三進的墻壁下部均用花崗巖條石砌筑,分別高1.33米,1.36米和1.45米,連下部的花崗巖石墻都是前低后高,避免了《魯班經》卷三所說的“門高勝于廳,后代絕人丁”的情況出現。(龔冉)
中西合璧廈門較早
雖然廈門的紅磚民居多數集中在島外,但島內的這幾棟卻也毫不遜色的。據廈門市博物館原館長龔潔先生介紹,林云梯故居就擁有三大特色:
首先,建筑特別精美。所有雕刻都是精雕細琢的,墻上的石刻、漏窗、竹節窗,均系青斗石或“泉州白”精雕而成,其浮雕、淺雕、透雕的工藝純正熟練,功夫甚為細膩。墀頭、線腳、頂堵、身堵、腰堵和柜臺上的麒麟、花草、戰馬、人物和虎腳,均是相當上等的。
其次,文化氣息濃厚。和一般紅磚民居不同,在這里,書畫隨處可見,在建筑的墻身、墻柱、門柱上屢屢可見楹聯及詩文,書體行、楷、草、隸等一應俱全。前廳內墻裙上裝飾磚雕,頗有藝術韻味。廳后特設書亭,專供讀書學文,亭側兩旁有兩個半月門,月楣上鐫“書聲”、“劍氣”四字。第二落中廳為石庫門,門聯為“何必建掀天揭地功方為不負所學,若求得修身齊家道亦是有生所為”,說明主人十分務實。
天井小窗的石欞上,刻著“文章發國,詩禮傳家”的楹聯,這又表現了主人致富后對祖國和家鄉的熱忱之情。
第三,中西合璧。在大厝的許多部位大膽采用西方建筑材料和裝飾圖案,如第二進的地板是當年專門從國外進口的洋磁磚,質量上乘,歷經一百多年風雨還能基本都保持完整,其上的色澤和拼花圖案,依舊鮮艷。護厝山墻上的圖案也很歐式,有的雕有泥灰堆塑的飛鴿,左右兩側簇擁著一對卷發男童天使,有的雕有展翅欲飛的雄鷹,有的雕著歐式的紋路,舒展而優美。這是廈門較早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是中國傳統建筑向近代建筑過渡的早期作品。(龔冉)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8-31漳浦老宅遭城管強拆 報社編輯申訴無門微博求助
- 2012-07-16文物拆除行為已被制止 9號公路曾為老宅"讓路"
- 2012-03-26老黨員臨終前獻器官作黨費 留遺囑捐農村老宅
- 2011-08-04榕城朱紫坊申遺續:名人老宅串起坊巷特色游
- 2011-07-31張家港楊舍鎮老宅社區:唱好和諧“五部曲”
- 2010-09-09“電光劉”老宅下月修復完工 屋主人曾是福州首富
- 2010-08-20老宅拆遷引來“古玩販”舊門、舊窗都很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