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臺檐角下的花垂上有金剛雕刻,人物炯炯有神。
構思奇巧 絕技無雙
峰尾東岳廟藏身于深巷之中,如果不是在當?shù)厝藙廴睾完愋阗t的帶領下,我們還真難發(fā)現(xiàn)這座古廟。一進東岳廟,100多年前王益順建造的那座造型別致、美不勝收的戲臺,赫然就在眼前,這也是他獨立完成的第一個杰作。
戲臺懸空而立,距地約為1.5米,呈正方體形狀。峰尾村的劉宗湖和劉榮福兩位老先生告訴我們,戲臺的縱深皆為4.65米,戲臺之后有屏廊,屏廊之后還有后臺。戲臺的位置恰好在廟內左右山門的中間,坐南面北,與大殿之間隔有天井,為觀眾留下空間。
只見臺上的木屏風精致異常,擁有大量鏤空透雕。中心之處是一圓形建構,圓內點綴著花蕊朵朵,四周鏤刻有花鳥、蝙蝠和古典戲曲、文學人物,圖像形神兼?zhèn)洌蜩蛉缟T谂_后的木閣樓上,有左右兩扇八角形小窗,分別刻著唐代宋之問、王維、張巡和李崎的五言詩,那墨寶蒼勁有力,神韻飛揚。戲臺左右小拱門上鑲有碧綠色芭蕉葉形,并鐫“出忠”、“入孝”于浮雕楣冠,正中上方則懸有“鈞天岳”三個大字的橫匾。
當然,我們最關注的還是戲臺頂上的八角藻井。這個藻井全然不用楹桷,而以千百塊大小形狀不一的木料,制成斗拱,相嵌入榫互疊而成。藻井外為四方形,內為八角形,自下而上,逐層縮收成斗笠狀,喻稱“蜘蛛結網(wǎng)”。舉頭仰視井構,你不禁要感嘆前人工藝之精湛細膩。井構斗拱呈紅色,但每個榫點又被漆上不同的色彩,相鄰之間絕不雷同。從底下望去,斗拱托舉著五彩色球,彩球之上則又有斗拱,夾雜穿繞,每條線上又有各不相同的景致。令人眼花繚亂,如入迷宮。在穹項正中彩繪著一個黃黑相間的八卦,八卦之外畫有8只類似蛛腳的圖案。8個“蛛腳”又收緊了層疊傳遞上來的共16支斗拱,仿佛在收緊一個紅色大網(wǎng)一般。藻井外周雕飾倒垂懸木兌,與層疊的如意斗拱承托,相得益彰。跳斗梁枋,疏密得體。伸在戲臺外側的垂花用圓雕、高浮雕及透雕的技法,多層次地收縮雕刻曲卷的花瓣,垂花頂部還有四大金剛的造型,惟妙惟肖。整個藻井構思之奇巧,令人嘆為觀止。
天地間的蒼莽,那是一種浩渺之美,可以激蕩心靈,可以滋生夢想。看著戲臺上這個“蜘蛛結網(wǎng)”,我們似乎也看到了一片蒼莽和遼闊。王益順讓人們透過他構建的那張滿滿堂堂、深邃抽象的點線交織的“網(wǎng)”,感受到了一種藝無止境的內在美。而那時的他,應該就像一個在氣象萬千的山水面前,完全打開自己,放開情懷的藝術圣徒,形體、心智和語言,處于一種自由舒展的狀態(tài)……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