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丘明昶:聽了一次演講 終身追隨孫中山
今年84歲的丘鼎民,是馬來西亞檳城同盟會最早成員之一丘明昶先生的長孫。“1905年,孫中山先生第一次來到馬來西亞檳城時,最早結識了幾名華僑,我的祖父丘明昶就是其中之一。”昨日,丘鼎民抱出收藏的書籍、史料以及照片等,向本報記者講述了祖父丘明昶的經歷。
白手起家 傾囊支持革命
丘明昶的出生地,位于現在的海滄新垵村。年輕時,他告別父母,跟著鄉鄰乘船前往新加坡,一路奮斗,白手起家,成為新馬地區華僑、華人金融業的先驅之一。
1905年的一天,檳城華僑邀請孫中山先生來演講。丘明昶在聽過第一次演講后,就成為孫中山先生的忠實支持者、檳城最早的同盟會會員之一。孫中山先生“九次革命、五過檳城”,其家眷也多次到檳城避居,日常生活費用都由丘明昶等11位華僑全力支持。
身為長孫的丘鼎民1928年出生在鼓浪嶼。當時遠在馬來西亞檳城的丘明昶得知消息非常高興,專門趕回廈門,給孫子取名“鼎民”。“民”,代表孫中山先生倡導的“三民主義”;“鼎”,則是力挺、支持的意思。
謝絕參政 一心實業救國
丘明昶是當時中國同盟會檳城分會的主要干部。他參與創辦孫中山倡辦的《光華日報》,舉辦時事演講,發展革命組織,捐資籌款支持革命,還曾大力幫助孫中山先生募集軍債票款。
民國政府成立之初,孫中山寫信邀請丘明昶回國參政。丘明昶婉言謝絕,依然專心做生意,像當時許多華僑一樣,不求飛黃騰達,只想辦實業救國。他還致力于捐資助學,現在檳城鐘靈中學仍留有“丘明昶奠基”字樣。
為了表彰丘明昶對革命做出的杰出貢獻,孫中山先生給他頒發了“旌義狀”;南洋同盟會還用武昌起義的兩個炮彈殼,分別鐫刻“丘明昶先生惠存”和“建設民國紀念”的銘文,贈送給他。1945年丘明昶病逝,其墓碑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繪的“革命軍旗”圖案,以及孫中山先生親擬的“青山埋俠骨,黃土吊英魂”挽聯。
如今,那兩個珍貴的炮彈殼還保存在丘鼎民的弟弟丘鼎爵的手里。2011年4月28日,溫家寶總理會見了丘鼎爵等辛亥革命先驅的后代。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