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海絲"申遺點保護規劃初步制定 將啟動修繕
迥龍橋橋下是當年“海上絲綢之路”的古航道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5月30日訊(記者 李熙慧/文 包華/圖)今年初,福州加入“海上絲綢之路”世界遺產申報行列,與泉州、漳州、北海、廣州、寧波、揚州、蓬萊等8個城市聯合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記者昨日從文物部門了解到,為配合申遺,福州“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點,將啟動文物修繕、環境整治等保護措施,目前已著手制定保護規劃,規劃將把申遺點周邊劃分為保護核心區與緩沖區,完善安全防護措施。
據介紹,福州“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點包括:鼓樓區的恩賜瑯琊郡王德政碑(閩王祠),馬尾區的迥龍橋、東岐碼頭,倉山區的懷安窯址及古碼頭,長樂市的登文道碼頭、圣壽寶塔及天妃靈應之記碑等文化遺產。
馬尾迥龍橋、東岐碼頭 將按世遺標準整治環境
昨日,記者趕到申遺點之一的馬尾區閩安鎮迥龍橋。據當地文史專家楊成和介紹,這座古橋,將作為福州“海上絲綢之路·閩安邢港古航道”遺址進行申報。
據文獻記載,迥龍橋唐代始建,唐太宗貞觀年間(627年—649年),馬尾閩安古鎮已是閩州重要港口,唐文宗在位時(826年—840年),南海各國商船均由閩安鎮放洋出海。王審知為發展海上貿易、鞏固江海防,還在閩安建造通海大石橋——迥龍橋,成為海外貿易的必經之地。南宋鄭性之重修迥龍橋,改名飛蓋橋,清康熙十六年改名沈公橋。
此外,有關“閩安邢港古航道”的遺址,還包括位于閩安的東岐古碼頭。“上周,國家文物局專家到福州檢查申遺點,對迥龍橋很是滿意。”楊成和介紹,接下去,古橋、古碼頭將按照世界遺產標準,進行環境整治。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