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灣首次開啟水下考古 將展開水下遺址普查

泉州自己的水下考古隊員呂睿
將開啟泉州首次水下考古
呂睿,泉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他與本館張紅興、泉州海交館傅恩鳳、晉江市博物館林清哲4人,取得中國水下考古專業資格證,是泉州僅有的自己的水下考古力量。
此前泉州港的文物,更多是從陸地出土而來,這次將考古范圍擴大到海上,在呂睿看來,這是從最直接的角度,豐富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史料。
據了解,1974年,福建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泉州灣泥土里,發掘出一艘宋代木造海船,這是泉州近代最早挖掘的唯一一艘沉船。但至今,再未對泉州水下進行過考古活動。
水下遺跡會多樣化
泉州海岸線有49處可??看坏奶烊槐茱L港灣。北宋時期(1087年),泉州市舶司設立,確立泉州港的地位。
泉州市博物館館長陳建中介紹,天然的港灣多,稍加建設,就可成碼頭。泉州今天仍遺留不少古代碼頭,如法石、石湖、永寧等。而有港灣處,一般會有鐵器、石頭、木板、堤岸,甚至是海邊興建的宗教寺廟及漁業相關遺跡。
“這次水下考古,可能不僅挖出古船遺址、瓷器,還可能挖出殘存的香料、茶葉等”,國家水下考古者呂睿猜想,當年鄭成功海商團的遺跡,或蒲壽庚(宋末元初人,壟斷泉州香料海外貿易近30年)在泉州留下的遺跡等,都可能被發現;此外,應該還可能有水下古港、古建筑遺址等,相當豐富。
陳建中認為,如能發現泉州灣海上遺跡,將印證泉州古港在中國海洋交通史,乃至世界海洋交通歷史的地位。希望在惠安、晉江、泉港等重要出???,多挖出一些東西來。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