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天地間的全民文化盛宴——一個城市的集郵熱情
采訪手記
郵票·啤酒
記者 陳夢婕 實習生 鄒晨瑩
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長樂營前博雅塔海關內開設羅星塔郵局,這是我國最早一批官辦郵局。
這間小小的郵局從此開啟了長樂與郵票割不斷的歷史淵源。從一張張漂洋過海寄來的僑批開始,長樂民間集郵悄然成風。早在民國年間,長樂人施秉章就在北京創辦了北京最早的郵會——“北平郵票交換會”。如今,這個縣級市先后在國際和世界郵展獲大鍍金獎3次、鍍金獎3次,全國郵展金獎3次、大鍍金獎4次,集郵人數多達三萬余人,去年,又獲封“全國集郵文化先進城市”稱號。
采訪中,全國最大棉紡織廠商之一的長樂經緯集團創辦人林梅燕隨手就從辦公室的抽屜里掏出一本郵集細數來歷。繁忙工作中,這些小小的郵票是他偷閑小憩的寄托。78歲的李齊品陪我們去吳航中心小學,順道在學校里的吳航少年郵局花幾塊錢買了一版新出的蘭花郵票,時不時地從口袋里摸出玩賞,喜不自禁。站在柜臺里熱情張羅的是11歲的郵局局長張博文。
現如今,一提到收藏人們想到的往往是“天價”、“升值”等詞匯,被稱為“記錄一個特定時代人文標本”的郵票,交易行情也是日漸升溫。可是在長樂,我所看到收藏景象卻更像是一場屬于全民的文化盛宴。
夏日將至,羅道光的專題郵集《啤酒》也剛好完成了。在扉頁上,貼著一張“拜恩1905年私人訂購郵資片”,畫面是兩位先生在青草地上愉快地喝著啤酒,上邊是羅道光為郵集配的開篇文字:“在暑熱的日子里,喝上一杯冒著泡沫的啤酒,清涼解暑,多么愜意!別急,這兩位先生過完酒癮,還會給我們講有關啤酒的故事呢!”
或許,對于當地人來說,郵票就如這啤酒,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男女老少都能夠擁有的歡樂。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