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道光郵集《帆船》中的一頁,該郵集曾在國內外多次獲獎,開了長樂集郵在國內外頂尖郵展獲獎之先河。
企業家的集郵發展基金
每年春節開假后的第一天,長樂經緯集團創辦人林梅燕不是去公司,而是到長樂郵協“報到”。正月初七這一天,長樂市委書記和市領導到郵協跟長樂企業家拜年已成慣例。大家興致勃勃地討論完郵協未來一年的計劃后,才進入長樂經濟開春規劃發展的討論。很多人不知道,在長樂企業界以“票”會友是件時髦事。企業家們正兒八百地談完生意,喜歡掏出自己珍藏的郵集互相交流。你來我往,集郵的企業家就越來越多了。
2007年,熱衷集郵的林梅燕牽頭成立了個長樂集郵發展基金。當地的力恒錦綸科技有限公司、鑫海鋼鐵集團等20多家企業加入,共募集資金120萬元,由企業家、郵政局、集郵協會三方代表組成了“長樂市集郵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共同管理,采取保本用息、長期運轉的模式來管理集郵發展基金。基金每年分紅的9萬元全部用于協會的運作,包括聘請省內外集郵專家來長樂講座,獎勵在各級郵展中獲獎的長樂郵協會員等?;鸪闪⒁詠?,會員郵集參展獲獎達152人次。
不過,林梅燕認為,與其說是長樂企業支持集郵文化發展,不如說是兩者相互映襯生輝。這兩年,長樂相繼以本地支柱產業為題材,制作了專題郵集《紡織》、《鋼鐵》,均獲得福建省郵展金獎,無形中通過郵票提升了長樂本土產業的知名度,可以說是做了個“最雅致的廣告”。
林梅燕的兒子林捷凌2003年大學畢業后就開始接手企業,現在是公司總經理。讓林梅燕喜出望外的是,子承父業的不只是企業,還傳承了他的集郵“家業”。兒子小的時候,林梅燕就從世界各地帶回郵票作為禮物,郵票成了兒子看世界的一扇窗戶。長大后,林捷凌的集郵愛好一直沒斷,經常和郵協的老專家合作,一起完成專題郵集的制作。2009年的世界集郵展覽上,林捷凌的專題郵集《風》獲得大鍍金獎。
孩子們的少年郵局
走進長樂吳航中心小學,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座綠色的郵亭,上書“吳航少年郵局”。這家成立于2009年的福州地區首家少年郵局一年的業務額有6萬元。有趣的是,它的局長只有11歲,是吳航中心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張博文,兩個副局長也都是這里的小學生。三位局長是通過演講競聘上崗,由長樂郵政局正式發文任命。
每天下午的1點30分到2點整是局長們輪流當班的時間,主要是賣郵品、報紙雜志,以及辦理寄信等業務。年末歲初通常是郵局生意最好的時候,因為同學們喜歡在這里寄明信片,為的就是信封上“吳航少年郵局”的那個郵戳。
校長王長雄告訴記者,學校開設郵局主要就是為了讓學生能近距離的接觸郵票。長樂的許多家庭都有集郵的傳統,這些孩子耳濡目染,有的自己也攢了不少郵票。學校不僅指導孩子們集郵、編郵集,還教他們自己動手設計郵票,寫集郵征文,一張小小的郵票可以涵蓋許多教學內容。
去年,在“中國2011第27屆亞洲國際集郵展覽”上,吳航中心小學6年級學生羅雅婷獲得了青少年類別大鍍金獎。她制作的專題郵集《船帆》包含幾十個國家的封、片、簡、郵戳、小本票和各種印樣400多件,其中年代最久遠的一件是英國1840年發行的馬爾雷迪封。為了擴大收集源,吳雅婷很早就學會了在網上與世界各地的集郵愛好者交流、交換郵票。在家人的支持下,小姑娘花了近4年時間才制作完成了這部郵集。郵集分成6章,可以說就是一部微縮的船帆史。
600多年前,長樂是鄭和下西洋的出發地。這座沿海城市擁有許多與“風”“帆”有關的記憶?,F在,這些歷史濃縮在一張張小小的郵票里,制作成一本本厚厚的郵集出現在國際各大頂尖郵展中,以其方寸之“帆”重新駛向世界。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