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5月11日訊(記者 林繼學 李秋云 田米 實習生 王見明 文/圖)泉州古人三大娛樂,拳頭、燒酒、曲?!叭^”是南少林武術里的五祖拳,早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扒?,泉州南音更牛,堂堂世界非遺?!盁啤弊鳛槿菝袼字匾M成部分,一直以來,在文化界始終默默無聞,最近,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作為閩南酒文化最具象征性的泉州劃拳,入選鯉城區第五批區級非遺產名單。這可是鯉城區文體旅游局組織專家組公開投票進行評選,并在網站上公示后再登記入選的。
其實,千百年來,泉州就有著濃厚的酒文化,無論是那條曾經的“燒酒巷”,還是清源山上400多歲的“猜拳石”,以及歷代古墓曾出土各式各樣的酒器,都講述著一個個與酒相關的故事。
酒,當然不宜貪杯,但也是泉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來吧,跟著我們一起走進千年的酒文化,去傾聽劃拳聲聲的古城情懷。
無酒不成席 無拳不盡興
誰也說不清,最早是誰發明了劃酒拳。單有文字記載的就可追溯到漢朝,那時叫“手勢令”,五指叫五峰,每個指頭與手掌節都有各自叫法。到了唐朝,劃拳改稱為“拇戰”,之后的許多史書和文學名著像《紅樓夢》,都有過相關的描述。
其實,劃拳全國都有,但在泉州似乎特別興盛,許是泉州人更好客、熱情、愛熱鬧吧。
20世紀40年代末,泉州中山路曾有酒店搭酒擂臺招攬客人,什么人都可以上臺劃拳。
如今,小到獨門別戶私會親朋,大到來賓眾多的婚宴或者喪事,泉州人總習慣劃兩拳,喊兩聲助助興,活躍活躍氣氛;初次見面的生疏者,一來一回猜拳間,慢慢也便熟絡了。像普渡、佛生日熱鬧時自不必說,平日里大排檔、KTV包廂里,只要人氣匯聚,哪里不是劃拳聲不絕于耳。
“泉州劃拳是閩南民俗文化的一部分,隨著社會的進步,酒桌文明日漸成時尚,劃拳成為一種聯誼方式。”鯉城區文體旅游局文化股許福榮是安溪人,他自己雖然不會劃拳,但從小看身邊人喝酒就玩劃拳。他覺得,泉州劃拳融合歌訣風格,有節奏、音調、酒令、姿態,很有方言說唱風格。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