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榕亭作品《紅樹點朱砂》
?
婉約是郭榕亭山水筆墨的又一種效果和情致。以筆墨寫性情、以筆墨寄懷抱,是中國畫的詩性表達。袁枚在《隨緣詩話》中引述朱竹君學士的話,說:“詩以道性情”,且“性情有厚薄,詩境有淺深。性情厚者,詞淺而意深。性情薄者,詞深而意淺。” 而畫者亦如是,明末清初山水畫家唐志契在《繪事微言》中說:“凡畫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 又說:“古人亦不過于真山真水上探討,若仿舊人,而只取舊本描畫,那得一筆似古人乎?” 由此可見,性情之于詩畫的不可割裂。而性情無論在畫中還是在詩中,并非是一個概念,而是要通過表情達意來呈現的,或者說是需要寫照呈現的。而在呈現效果上往往是一種情致或情態。用清代學者翁方綱的話講即是神韻,性情中的格調、肌理都包含在神韻之中,所謂“筆精墨妙,神采生焉”,既有美學的意味更有心靈的內涵。婉約也是一種神韻了,從深層次講,它不單單是說風格,而是在說詩畫者的性情、心性。在郭榕亭的筆墨中,是不難看到這樣的心性展現的。她的用筆多恬淡如水,骨中見柔,柔中生情,顧盼橫斜,曲折意態。墨的濃淡相破,以及紙水濕染,往往適可而止,少有淋漓和渲染,有閨秀氣又不失山水之真性情,應當說是把握有度的。在落筆的節奏上也能明顯看出,多閑靜徐繪,少疾走,似乎筆墨總于寫與不寫之間,筆筆有閑,而筆筆生趣,達意便盡在看似不達之中了。舉《山水小品》這幅畫的筆墨作一個例證吧,簡單地說這幅畫是寫一處山丘和山下的幾塊石頭,就取勢來講是由上而下,大可俯踞目瞰,造聲奪勢。但畫家的用筆沒有這樣,只于平淡處著墨,簡寫山丘,慢筆坡嶺,勾勒秀逸,于頓挫中見婉轉曲折,一筆流暢,又有幾多蜿蜒,“勢”似乎被削減,韻致不能不說添出了不少。中國畫時常被分為幾品,而逸品難得,郭榕亭的筆墨大至可歸為此屬吧。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