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緞巷曾是絲織一條街 見證了福州紡織業發展史

織緞巷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3月4日報道(欄目主持 蘇燕梅 孔瑜)
沿著福州鼓樓南街到安泰中心附近,可以看到一條小巷,巷盡頭連著東泰路。小巷的名字很特別,叫織緞巷,不過行走在小巷內,除了商鋪里傳出的叫賣聲外,已聽不到織布聲。這條小巷見證了福州紡織業的發展史。
住在附近的市民齊先生告訴主持人,織緞巷以前叫嘉榮坊。到了宋朝,織緞巷成為有名的作坊一條街,繡工穿行其間,日夜勞作,所以大家就把它稱為織緞巷。
宋代福州絲織業發展繁榮,福州曾發掘出的南宋黃升墓,就出土了服飾及絲織品354件。絲織品可能是當時福州對外出口的一種主要商品,城內水運發達,安泰河就在織緞巷的邊上,原材料和產品都可以通過安泰河運到閩江,再由閩江運到各地。
到了元代,織緞巷就更有名了,這里成了文繡局所在地。作坊中女繡工和染漂男雜役工都在一起工作,多時可達數千人。閩海道知事范槨曾作《閩州歌》:“閩州土俗戶不分,生子數歲學繡文。圍繃坐肆雜男女……”
清朝葉觀國還曾作詩“清歌采后圍繃散,好把新絲繡范公”,說明當時這里仍有織布繡花的作坊。
齊先生還說,以前織緞巷巷道彎彎曲曲,民居鱗次櫛比,巷弄交叉錯綜復雜,當時聞名全城。到了上世紀90年代,這里進行“舊城改造”,將織緞巷去彎取直并拓寬,才有了現在的織緞巷。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
- 2012-03-02漳平市多舉措幫扶殘疾人事業發展
- 2012-02-29將“人”放在發展首位
- 2012-02-29省政府與衛生部簽訂共同促進海西衛生事業發展合作協議
- 2012-02-29學習廈航 推動福建發展和海西建設
- 2012-02-29推動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學習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系列談
- 2012-02-28[安徽] 歙縣道德力量鍛造轉型發展的“精神引擎”
- 2012-02-28推動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