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路木拱廊橋 閩與外省“抱團”申世遺
“抱團”申遺已有成功案例
木拱廊橋研究專家、屏南縣政協黨組書記周芬芳說,之前福建與浙江等省已有“抱團”申報“中國丹霞地貌”為世遺的成功案例,此次木拱廊橋再走聯合申遺之路,不但可行,也是唯一可取的辦法。
周芬芳說,2009年“中國木拱廊橋傳統營造技藝”被聯合國批準列入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世界級遺產,這為木拱廊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木拱廊橋申遺是閩浙兩省木拱廊橋所在區域政府、社區、民眾的一種責任和義務,需要閩浙兩省共同努力。”她表示,只有大家不分你我,協同合作才能使中國木拱廊橋爭取盡早實現申遺成功的目標。
而在中國廊橋研究會副會長劉杰看來,中國木拱廊橋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的各項標準。閩浙兩省的各廊橋留存地強強聯手、主動合作的意識非常強,完全有能力合力推動木拱廊橋申遺工作。
我省海上交通史專家王連茂也表示,“海上絲綢之路”貫穿了中國幾千年的海洋文明史,不是一個港口、一個城市所能代表的,聯合申報是必由之路。他表示,通過一些代表性港口來把各個時代的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串聯起來,就更加完整、更加有說服力了,這樣才能夠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名詞點擊】
海上絲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于秦漢時期,發展于三國隋朝時期,繁榮于唐宋時期,轉變于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木拱廊橋
中國木拱廊橋,建造歷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宋朝。如今,在浙南、閩北山區保存自宋代以來的各式木拱古廊橋110多座,主要留存在福建壽寧、屏南、周寧、建甌、政和、松溪和浙江慶元、景寧等8縣市。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