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閩江:消失的閩江“吉普賽人” 疍民話今昔
http://www.caoliu14.com?2011-04-06 16:04? ?來源:福州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相關鏈接:
疍民民俗
疍民習俗主要體現在婚俗和喪葬上,是閩越文化傳承最重要的一環。
盤詩
疍民有對歌的習俗,水上居民或數船在江中相遇,或月夜(特別是中秋夜)聚泊沿江地帶(如三縣洲),舉行“盤答”,又稱“盤詩”活動。對答必為“一男一女,一唱一和”,互相賽唱,或互為嘲謔,或相互求偶。
唱賀年歌
解放前,每當農歷正月初二,疍民姑嫂結伴上岸到各家賀年,邊唱“賀年歌”,邊象征性地討些糖、粿食品,祈求水陸人家吉利呈祥。“盤詩”和“唱賀年歌”共同構成福州疍民傳統的民歌形式,其歷史可能已經超過一千年,目前頻臨失傳的危險,已被列入福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福建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報喜花
解放前,疍民一直處于被壓迫地位,陸居漢人很少與之通婚,他們基本上是“族內婚”。誰家中有待嫁之女,一般會在端午節前在船頭栽時花一盆,稱為“報喜花”。未婚男性在這期間可自由出入于未婚女性船艙,當“雅賊”,偷盜未婚女性隨身用品(發簪、手帕等),而女子若對這“雅賊”有意,雙方家長即可議定終身。
哭嫁
這實際上是上古越族人原始搶婚的遺俗。疍民的婚禮是在船上進行的,新娘不坐花轎而坐“轎船”。一般是男方約定在某江面兩家船相靠,由女家扶新娘過船或由長者扶掖過船,俗稱“科題仔爬過船”。女子出嫁時要邊哭啼邊唱詩,當男方迎親的“轎船”到時,新娘與其母盤腿坐在船頭哭嫁,邊哭邊用最惡毒之語罵親家,罵得越兇越吉利。
游月殿
新婚后第一個中秋節,新人要在船艙擺“月殿”,即在皓月下新婚夫婦重新穿上禮服拜月殿,接受親友長輩賜福,俗稱“游月殿,這一習俗可能與閩越族自然崇拜(拜月神)有關。
![]() |
![]() |
責任編輯:徐嶸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