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閩江:消失的閩江“吉普賽人” 疍民話今昔
http://www.caoliu14.com?2011-04-06 16:04? ?來源:福州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每逢漲潮,江依媄一家人的“上班時間”便到了。“撈上來的大多數是蜆子、蝦,偶爾也有淡水魚,都比較小。”江依媄說,不管撈上來的魚多小,他們都舍不得自己吃,全都拿去換錢買米。“我們靠天吃飯,經常一連很多天都沒什么收獲,收成特別好的時候,一天能賺兩三元錢。”據介紹,當時普通工人每月工資僅十七八元,老技工每月能拿三十元左右。
船頭支個爐子就是“廚房”了,燒的是撿來的木柴,洗菜做飯用的水是直接從閩江里舀上來的。那時,船家們多數停靠在現在的二橋到三橋間。當時這里的碼頭又稱“米塢”,很多販賣大米的商船在此停靠交易。
江依媄丈夫家有三代人在船上生活,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大約40年前,木船漏水了,不能再用。他們只好上了岸,用從船上拆下的木料,搭了簡易的木房。不能再靠打漁為生,江依媄和家人便四處打零工討生活。
再后來,生活漸漸好轉,他們搬去了新村,住進了磚房;又過了10多年,搬到了新的住宅小區。“在利嘉花園這里住了12年了。”江依媄現在的家有50多平方米,唐依珠的家有60多平方米,老人們都有了屬于自己的房間,當年一條船擠八九個人的艱辛日子,一去不復返,她們的生活方式也都發生了變化。兩位老人都辦理了城鎮居民醫保,每逢拗九、重陽等節日,社區還會為老人們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老姐妹每天去菜市場或超市買菜。閑時,小區的小公園,是她們常去的地方,在健身器材上活動活動,曬曬太陽,聊些家長里短,安享屬于她們的幸福晚年。
(福州日報記者 賀鵬 楊瑩)
![]() |
![]() |
責任編輯:徐嶸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