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兩千多人在榕留下石刻 現存1016段
http://www.caoliu14.com?2011-03-21 16:25? ?來源:福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福壽雙全”烏山占一
在烏山,許多著名的官吏和文人都留有詩文和題記,如程師孟、陳襄、湛俞、趙汝愚、朱熹、梁克家等。山上200多處摩崖石刻,上起唐宋,下迄明清,以鄰霄臺、天峰臺、道山亭等處尤為密集。
說起烏山的摩崖石刻,首推唐大歷七年 (772年)著名書法家李陽冰篆書《般若臺銘》,全文24個篆字:般若臺,大唐大歷七年,著作郎兼監察御史李貢造,李陽冰書。此為閩中最早的摩崖石刻。
烏山頂上,還有朱熹的“福”字摩崖石刻,稱為“福字坪”,這個大大的“福”字,與鼓山的“壽”字石刻遙相呼應,寓意“福壽雙全”。
于山石刻可圈可點
而在于山,現存宋、元、明、清及近代摩崖石刻113段,大部分分布在鰲峰頂、戚公祠、蓬萊閣等處。
鰲峰頂上,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呂文仲題名石刻,是福州最早的宋代崖刻。山南的《南較場演武廳銘》共219字,高330厘米、寬455厘米,是福州面積最大的崖刻。
于山的摩崖石刻,保存著許多優秀的書法藝術。例如,宋太守元絳手書的“金粟臺”3個篆字,蒼勁沉著;明閩縣張煒所書的“平遠臺”行書,雄渾厚重;宋高僧鴻份手書“廓然臺”3字,挺秀灑脫。
![]() |
![]() |
責任編輯:徐嶸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