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最后的鸕鶿捕魚 傳統(tǒng)捕魚的詩意與現(xiàn)實
http://www.caoliu14.com?2011-02-22 11:00? 肖春道 侯希辰?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

鸕鶿為漁民帶來豐收的喜悅
東南網(wǎng)-海峽都市報2月21日訊(本網(wǎng)記者 肖春道 侯希辰 文/圖)波光粼粼間一葉扁舟,漁夫撐著長篙,口哨聲響,成群鸕鶿扎進水中,片刻鼓囊著脖子撲騰出水。這樣的場景如今只在書本中、電視上才能見著,或者也是旅游景點的刻意安排。然而在南平建陽市區(qū),這種古老的捕魚方式還在延續(xù)。漁民們的擔心是,這種外人看著詩情畫意,對他們來說卻充滿艱辛的捕魚方式還能堅持多久?
清晨的薄霧還未散去,建陽市區(qū)邊的崇陽溪上,60歲的張紅米就已喚醒家里那十多只鸕鶿。鸕鶿們一只只在長竹篙上站穩(wěn),張紅米吃力地挑起,往碼頭走去,“開工了,多捕點魚。”他低聲對鸕鶿說道。
溪邊的小碼頭,已有十多位漁民帶著他們的鸕鶿在等張紅米。他們要坐車將十多張竹排和七八十只鸕鶿運到十多公里外的上游,然后順流而下捕魚,“以前可以撐著竹排走,現(xiàn)在水淺了,竹排撐不上去。”
在頭鳥的帶領(lǐng)下,鸕鶿挨個兒扎進水里。我們只能見到被追急的小魚不時跳出水面漁民們則不停地用竹竿撲打水面,“這會讓水下的魚更驚慌自己跑到魚鷹的嘴邊。”一會兒工夫,鸕鶿浮出水面。“看,發(fā)現(xiàn)大魚了。”只見頭鳥有些不安地在水面上繞圈不時猛地扎進水中,周圍幾只鸕鶿聞聲過來,在頭鳥的四周不斷拍打著水面。
頭鳥再次扎進水中。“漫長”的幾分鐘過后,頭鳥叼著一條不小的草魚游了回來,張紅米樂呵呵地把草魚放進魚筐,而后拋條小魚慰勞頭鳥。
每隔一個多小時,漁民們便歇息一下,喝口水聊兩句。鸕鶿也躍上竹排,吃上幾條小魚,安靜地在陽光下曬著。
一路順流而下,直到夕陽西下。
![]() |
![]() |
責任編輯:徐嶸 |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