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fēng)首頁
> 人文福建> 八閩動態(tài) > 正文
老福州圖說冬至舊俗 節(jié)前理發(fā)做“米時”粿
http://www.caoliu14.com?2010-12-21 09:02? ?來源:福州新聞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搓“米時”分兩種,一種是和乒乓球差不多大的大“米時”,一種是如龍眼干大小的小“米時”。“大的在冬至前夜煮吃,小的留到冬至早上煮好供奉祖先,再用來當早餐。”陳友榮說。
對老人來說,冬至還意味著“上壽”,即年長了一歲。“這一天,歲數(shù)中逢‘9’便可進一歲。比如49歲的人,過了冬至便算50歲了。”年長的人進祠堂祭拜后便長了一歲,周圍的人都會向他拜壽祝福,因此冬至這天又是福州的“孝順節(jié)”“團圓節(jié)”。
“以前生活條件不好,冬至前后,窮人還要‘摜火籠’取暖。”“火籠”是一種取暖用的工具,一般用陶土制成一個罐子,里面盛了草木灰,灰下埋進燒著的木炭。為了防止太燙,大家還會用竹條編個籃子套在外面。“走街串巷,甚至睡覺,人們都會抱著‘火籠’。”陳友榮說,解放后,老百姓的生活條件逐漸改善,人們的取暖工具也多了起來,“火籠”就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
(福州晚報記者? 蘭超? 實習(xí)生? 修小萍/文? 葉誠/攝)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