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古城墻可能是明代甕城 細數福州古城6次變遷
http://www.caoliu14.com?2010-10-19 10:35? ?來源:東南快報
我來說兩句
達明路、井大路、湖東路、楊橋路圍起城中心
第二次建城在公元282年,時任晉安郡守嚴高在福州建子城。子城城墻的四至范圍是,東到井大路、西到達明路、北到湖東路、南到楊橋路。這時福州城市發展的中心初露端倪。
南推到津泰路 三坊七巷現雛形
第三次建城在公元901年,王審知建唐羅城,包括漢冶城和晉子城,并擴大了城垣的范圍,從東街口往南推到津泰路一帶,安泰河成了護城河,北到冶城以北,東到五一路瓊河,西拓至西門怡山門和善化門,今白馬路以東。值得一提的是,唐羅城全部用印有“錢紋”圖案的城磚砌城。城內除官吏居住外,還讓百姓按規定地段修建住宅,分段圍以高墻,稱之為坊,這便是“三坊七巷”的雛形。
囊括三山 北至華林路
后梁時,王審知又在唐羅城南北建夾城,把烏山、于山和屏山包括進來,使夾城北至今天的華林路,南到南門寧越門,奠定了福州城區的基本格局。這是第四次建城。
東到六一路晉安河邊 南到茶亭洗馬橋
第五次建城在宋代,郡守程師孟開始建宋外城,后來又不斷擴建,將夾城又往東南隅擴建,使宋外城城墻東到六一路晉安河邊,南到茶亭洗馬橋。
![]() |
責任編輯:徐嶸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