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七夕敬祀“七娘媽”
http://www.caoliu14.com?2010-08-16 17:17?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新華網福州8月16日專電(佳景、傅孫義)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風俗》記載:“七夕:乞巧。陳瓜豆及粿,小兒拜天孫,去續命縷。”16日,泉州民間過“七夕節”時,依然把重點放在敬祀“七娘媽生日”。
在中國,民間關于七夕的傳說有兩個,一是牛郎織女的故事,一是七仙女與董永“百日緣”的故事,而泉州人把這兩個傳說“合二為一”,共同構成福建泉州地區特色的七夕故事。
泉州人都說織女是天帝的第七個女兒,把天帝的第七個女兒演變成“七位娘媽”,是主管婦女、幼童的神,分管送子、催生、養生、乳母、痘疹、眼光、引業等事項。
“七娘媽”是美麗、善良、慈愛、吉祥的化身,她不僅能給孩子帶來溫暖和幸福,而且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長。民間把七夕定為七娘媽的誕辰,是日要舉行祈祥活動,稱“做七娘媽生”。因而,民間有七夕“拜天孫”的習俗。
每年七夕節泉州人敬祀七娘媽時,各種程序經常與數字“七”相關:必須備辦七種水果、七種花卉(或扎花)、七小碗糖粿(或咸飯)、七色干味(香菇、松菇、木耳、金針菜、花生、豆皮、冬粉)以及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條、酒盞七個、筷子七雙、小紙轎七乘。此外,還要準備一盞“七娘媽燈”點亮后掛于檐口表示虔誠。
“七月七夕暝,七呀七夕暝。牛郎織女(伊都)來相見,一年相見才一次,來呀來一次,再卜相見(伊都)著下年。”
這是泉州民諺中關于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口頭演繹。據說,到了七夕這天的晚上,如果在葡萄架下仔細聽,可以聽到架上沙沙的聲音,那是牛郎與織女在聊天;年輕女子把盛有清水的臉盆放在天井,也能從中看牛郎與織女相會情景。
“七夕多有微雨,俗謂之天孫淚。”這是一則和氣象有關的諺語。意思是,“七夕”的晚上會下點小雨,表示牛郎織女相會了,兩個人喜極而泣;或謂牛郎、織女于分手之際,彼此依戀不舍,揮淚告別。(完)
![]() |
責任編輯:徐嶸 |
相關新聞
- 2010-08-16“七夕”到情人會 全國上演濃情蜜意時
- 2010-08-16乞巧 分蠶豆 板股繩 老人畫圖講述榕"七夕"民俗
- 2010-08-13過農歷“七夕”,別丟了文化魂
- 2010-08-13過“七夕”,別丟了文化魂
- 2010-08-11五問專家:七夕,我們要歌頌什么?
- 2010-08-11"七夕"夜,讓我們一起仰望星空……
- 2010-02-22我們的節日: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