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書法家葉韶霖:心悟精微 墨傳雅韻
http://www.caoliu14.com?2010-08-04 08:42? ?來源:福建日報
我來說兩句
????
寫字很容易也很難。古語說“字無百日功”,這是容易的一面;但要把字寫成法書,那就有如登蜀道。秦漢以降,多少天資超卓的文人墨客孜孜于筆政,而開宗創體者不過二三十人。對此,葉韶霖的認知是深刻的,雖然國家級書法獎拿了多次且已身忝名家,但對書道依舊心存敬畏,不敢絲毫懈怠。
葉韶霖書法的第一個特點是“正”。他很幸運,上世紀80年代求學山西時有緣親炙書法名家田樹萇先生,學書伊始,就入正道,于魏碑《張黑女》和漢隸《張遷》《衡方》用功最勤。以漢魏打底,這在福建籍書法家中是罕見的——我省的書法由于傳承的關系,一般由唐楷入手,再追明清;現代名家吳昌碩、陸維釗、方地山就主張學書最好由篆隸入手,原因在于根基牢,入帖不會有浮滑之弊。這也決定了葉韶霖對“流行書風”和“民間書法”的自覺警惕,不趨時,不妄進。他特別服膺沙孟海先生“不要創新,要創好”的理論,于書法傳統沉潛往復,從容含玩,用時間積淀出清正典雅的書風。
葉韶霖近年來嘗試碑帖融合,而于宋元手札取法最多,我以為這是獨辟蹊徑。葉韶霖說,古時大書家都不是職業書法家,逸筆草草反而各見風格。平心而論,葉韶霖的創作環境不是很好,他服務的報紙編務繁忙,夜班常常值到凌晨,難得有大塊的創作時間。宋元人尚趣,筆札最見性情,尤為難得的是書法之外,又旁涉文學歷史、地理方物、儒林風尚、社會世相、人際糾葛,最宜怡養性情,兼做字外功夫。因此他近年的作品,無論斗方、中堂、條幅、冊頁于書卷氣之外,別有一種嫵媚風流的名士風度,在浮躁世風之下無異于一叢竹、一盆蘭、一杯茗,這也是他的作品越來越見重的原因。
葉韶霖才過不惑之年,于書法創作而言,猶在青壯,假以時日,以他的性格學養,期以大家,應當不是諂許。(黃河鳴)
![]() |
責任編輯:徐嶸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