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化學工業奠基人——侯德榜
--------------------------------------------------------------------------------
●侯德榜(1890—1974),福州人,化工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化工部副部長,中國科協副主席。
少年侯德榜就以勤奮好學、聰慧過人而遠近聞名。1910年他考入清華大學留學生預備學堂,3年后,以十門功課共1000分的特優成績獲公費留美。留學8年,他先后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及博士學位。
本世紀初,我國所需純堿全部依賴進口。為建立民族制堿工業,1921年,侯德榜毅然決定回來報效祖國。在他的技術指導下,在20年代指導建立了亞洲第一大堿廠———天津塘沽堿廠,生產出“紅三角”牌純堿。 1926年,“紅三角”參加了美國費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榮獲最高榮譽———金質獎。本來,侯德榜可以出售專利,獲取高額報酬,但出乎人們意料,他卻撰寫了世界上第一部制堿專著《純堿制造》,把制堿技術的奧秘公之于世,讓中外化工學者共享。1937年,侯德榜主持建成具有世界水平的永利化學工業公司南京硫酸銨廠,開創了我國化肥工業的新紀元。1943年,他率先在實驗室完成連續生產純堿和氯化氨的聯合制堿工藝,被世人稱為“侯氏制堿法”,為世界制堿技術開辟了新途徑,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并引起強烈反響。從此,中國制堿化學工業一躍而登上世界舞臺。
1955年,侯德榜被選聘為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1959年,他被任命為化工部副部長。鮮為人知的是,侯家與“化工”結下了不解之緣。侯德榜的胞弟侯敬思曾任福建三明化工廠總工程師;侯德榜的侄兒侯虞鈞(1922———)亦是位杰出的化學工程學家,1997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在省科技館的閩籍院士長廊里,我們可以同時一睹侯家叔侄院士的風采。
![]() |
責任編輯:徐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