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概述
http://www.caoliu14.com?2010-07-16 13:15? ?來源:
我來說兩句
?福建省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簡稱閩,史稱八閩,宋代置“福建路”而得省名。福建依山面海,境內峻嶺聳峙,丘陵起伏,河谷與盆地錯落,山地和丘陵約占全省面積90%;海岸曲折,多天然良港,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沿海島嶼1400多個。穹起的武夷山脈一片蒼翠,秀麗的丹霞地貌給福建山水留下縷縷淡淡的紅暈,雄峙于太平洋彼岸,一衣帶水于臺灣島。福建雖與中原腹地相距遙遠,但自晉唐以來,南漸的中原文化和閩越文化相融衍生,朱熹等閩地學者啟沃的豐厚的人文積蘊,門戶的敞開又受海洋文化的浸淘,遂形成了既托足于地域又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既執守于傳統又善于兼收并蓄的閩文化,并構筑了絢麗多姿的八閩民族民間文化。
縱覽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態,可以折映出中原文化的精要,也可感受到海洋文化的博大,媽祖的傳奇,客家的故事,惠安女的服飾,畬族女的頭纏,神奇的壽山石雕,精美的脫胎漆器,南音、錦歌,閩南語歌謠等等無不傳載著福建百姓借助于文化紐帶,和諧于自然萬物的意愿。
在福建非物質遺產中最值得稱道的是福建戲曲藝術,沉潛的歷史積淀與鮮活的地域特色,構造了福建戲曲的洋洋大觀,梨園戲、莆仙戲、高甲戲、閩劇、薌劇(歌仔戲)五大劇種堪稱福建戲劇經典,木偶戲、梅林戲、閩西漢劇等也美譽不絕,其中梨園戲、莆仙戲等古老劇種,仍大量保留著古南戲的遺響,被稱之為“南戲的活化石”。多年來,福建廣大戲劇工作者為賡續福建戲曲藝術的神韻始終不懈地努力著,使“戲劇大省”的張力經久不衰。
2005年1月,《福建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的頒布實施,標志著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又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福建民族民間文化將煥發新的生機和風采。
![]() |
責任編輯:周靈鴻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