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族二聲部山歌“雙音”',流傳于福建省寧德市的蕉城區八都鎮猴盾畬族村及其周邊的畬村,畬族“雙音”,是畬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畬族山歌中的奇葩,是我國畬族山歌中唯一幸存的畬族二聲部山歌歌種,畬族“雙音”有別于其它畬族山歌,在于它獨特的演唱方式和聲部音樂復調性的組合形式。極具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畬族二聲部山歌“雙音”的主要表現形式
1 、二聲部山歌“雙音”屬清唱,演唱形式,每個聲部至少 1 人,每個聲部的演唱人數可多可少,不論聲部的男、女性別演唱,亦可兩聲部都由同性別演唱,但演唱情歌就一定要男、女各唱一聲部。 2 、二聲部山歌“雙音”詞律歌詞結構基本是七字一句,四句體,四句為一條。 3 、二聲部山歌“雙音”的聲部組合形式 有以下這么幾種類型: ( 1 )支聲式由兩個聲部同時演唱同一旋律及其變體,( 2 )和音式兩聲部之間節奏基本相同,旋律基本相異,構成多種不同音程關系。樂句終止音相同。( 3 )接應式兩聲部之間,一聲部來了,另一聲部緊接。頭尾相疊置。( 4 )模仿式由同一旋律及其變體,在不問聲部中以模仿形式先后出現。
畬族二聲部山歌“雙音”的學術價值:在音樂史中,常見的畬族民歌只有單聲部,而畬族“雙音”卻是多聲部民歌,在其它少數民族民歌中, 也是不多見類似畬族“雙音”這樣具有音樂復調性質的民歌。其二,畬族“雙音”它的豐富內容和基本特征,傳承歷史,在畬族民間音樂文化中以及全國其他少數民族民歌中實屬罕見。搶救和保護畬族“雙音”,不僅對豐富和完善中國音樂史、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史,乃至對世界音樂史的豐富和完善,都將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畬族二聲部山歌“雙音”的實用價值:在于對畬族地區乃至全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豐富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促進民族團結和進步的全面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將產生重要的促進作。
![]() |
責任編輯:周靈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