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兩岸節日凝聚共識 愿為中華文化做奉獻
http://www.caoliu14.com?2010-06-17 11:20? ?來源:中新網
我來說兩句
創作第7首祭屈原詩 解析心中“屈原情結”
余光中表示,他很高興應這次祭屈大會寫了第7首寫屈原的詩——《秭歸祭屈原》。他說,第7首祭屈的詩是歷來最長的,節奏、旋律、意向比較壯闊,分為86行,其中一大段是他與屈原直接對話。余光中并現場吟詠了其中一段,“秭歸秭歸,魂兮歸來,端午佳節,雄黃滿杯,歷史的遺憾用詩來補償……”
他說,屈原的祭奠應該可以引起學界和文壇的重視,大家來發揚屈原精神。他表示,這幾天來感觸很多,希望回到臺灣后能夠沉淀下來,整理頭緒完成文章。
對于記者詢問是否具有“屈原情結”,余光中表示,中國詩人都有屈原情結,都有李白、杜甫情結,因為他們是我們的源頭。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共識,他們作品和情操是我們的胎記,不可磨滅的。這些大詩人作品傳到我們手里,等我們交出去時傳到誰手里,就像接力賽一樣,這個接力棒不能到我們手里掉在地上,要好好把他傳遞下去。
贊端午“申遺”了不起 愿為中華文化傳承做奉獻
對于端午節成功“申遺”,余光中表示,這是國際對我們的認可,重視中國文化活動,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他說,中華文化是一個很大的圓,圓心無所不在,圓周無跡可尋,圓的半徑是漢語,半徑有多長,圓就畫多大。余光中說,最大希望就是把中文的半徑延長一點。因此,他有“四度空間”——詩、散文、評論、翻譯,這些都是他對中文的一種奉獻。
![]() |
責任編輯:邱淑群 |
相關新聞
- 2009-04-302009鄭成功文化節在臺南開幕 兩岸文化團體同臺
- 2008-02-14"泉州江加走掌中木偶"見證兩岸文化同源
- 2008-01-21情系湖湘:百位兩岸文化名人 汨羅江畔祭拜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