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與漳州關系密切
第五,地點相符。
專家考證說南澳一號船上的瓷器為主是漳州所產。雖然李旦是泉州人,但別忘了他在漳州有個非常肝膽的兄弟和助手,更確切地說就是他在商業方面的主要代理人許心素。
據時人nachoda Hwi Wangsan(國琳注:此人據臺灣大學助理研究員翁佳音之《十七世紀的福佬海商》一文中所指即是漳州詔安人黃明佐)介紹,許心素“為支那甲必丹之親友,甚得其信任。該人曾為了支那甲必丹嘗盡艱辛,身系牢獄,但當支那甲必丹(即李旦)為我等貢獻心力完成任務后,他又再恢復自由之身。若是支那甲必丹之事,此人皆在所不辭。”
臺灣歷史學家曹永和著《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第一篇《環中國海域交流史上的臺灣和日本》中記載:
“此外,李旦在福建的主要合作伙伴是許心素。許心素當時在廈門擔任中級軍職的把總,是其上司俞咨皋的心腹。俞系綏靖倭寇的名將俞大猷之子,而且是一六二四年明朝圍攻澎湖荷軍的主將,當時則是駐守廈門的軍隊司令官。在李旦的斡旋下,俞咨皋「保證」,若荷人移往明朝版圖之外的臺灣,則將獲準與中國貿易,在此條件下,荷人不得不在一六二四年八月下旬撤出澎湖。”
另據廈門大學林仁川教授介紹:“李旦回到日本后不久就因病去世,接替他的中介角色的是其代理人許心素……荷蘭人十分不滿,他們在寫給本國董事會的信中說:中國只授與許心素交易許可證……1628年鄭芝龍攻占廈門,許心素被捕殺,此后進入鄭氏海商集團控制臺灣海峽時期。
從上述史料中可知,許心素的身份在李旦海商集團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發揮著相當特殊的作用。他擁有中國政府授予的惟一的對外貿易許可證,又是李旦在漳州包括廈門地區的主要代理人。因此,他為李旦從漳州組織瓷器貨源供應出口自然是順理成章之事,對此完全不必大驚小怪。
明代嘉靖年間的走私主要是浙江一帶,到了萬歷年間包括以后為主就是轉移到了福建一帶。當時福建走私相當厲害,連福建巡撫朱紈都無法禁止,為此事還被迫自殺。朱紈自殺后,福建的海防更是有名無實,走私泛濫成災,才有后來鄭芝龍集團對其結拜兄弟李魁奇、劉香等集團的兼并。
張國琳表示,自己的觀點也只是種探索和推斷,尚缺第一手的直接證據。相信對南澳一號的考證工作在今后將會逐漸的顯山露水,還原出歷史真象。
![]() |
責任編輯:邱淑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