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谷和世博文化中心映襯下的中國國家館流光溢彩
由國家館和地區(qū)館兩部分組成的中國館,包括在中國館兩側的香港館、澳門館和臺灣館,連日來觀眾絡繹不絕。5月3日是上海世博會正式開園的第三天,中國館的參觀人數(shù)達到了極限水平4.5萬人。觀眾在驚嘆中國館的雄渾、大氣之余,更沉浸在古老文明與現(xiàn)代理念的融匯交融之中,無論是7種顏色組合而成的“中國紅”,還是“動起來”的《清明上河圖》,無論是地區(qū)館建筑表面的“疊篆文字”,還是充滿東方神韻的“新九州清晏”,中國館,無一不在向世界呈現(xiàn)著中華文明對城市發(fā)展的思考和實踐。
城市活力源自和諧共生
中國國家館的展示主題為“城市發(fā)展中的中華智慧”,分為“東方足跡”、“尋覓之旅”、“低碳行動”三個展區(qū)。記者參觀中國館,首先來到了49米高度的“東方足跡”———中國館的核心展區(qū)。
走出電梯,首先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是180度球形電影:熱情洋溢的年輕人在空曠的土地上奔跑,老人站在鄉(xiāng)村土地上期冀著年輕人的作為……短短8分鐘的短片,以“奔跑”開頭,以“未來之城”結尾,折射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闡述著“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內涵。
西方著名人文主義學者路易斯·芒福德在其巨著《城市發(fā)展史》中,對人類城市發(fā)展究竟是應以生活文化導向為目標,還是以促進技術無止境擴張為宗旨進行了討論,在第一條道路中,他特別提到了中國的《清明上河圖》:“各種各樣的景觀,各種各樣的職業(yè),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各種各樣人物的特有屬性———所有這些能組成無窮的組合、排列和變化,不是完善的蜂窩,而是充滿生氣的城市。”
中國館中“智慧的長河”展區(qū)中最引人關注的,即是路易斯·芒福德提到的這幅《清明上河圖》。它展現(xiàn)的,是中國古代的城市智慧。展區(qū)里動畫版的《清明上河圖》是原圖尺寸的近30倍,一眼望去,氣勢非凡。畫卷以全景式的構圖,描繪了北宋宣和年間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開封\)的繁盛熱鬧,細致而真實地記錄了城鄉(xiāng)、街市、水道間的形形色色。
上海世博局中國館部副部長毛竹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之所以選用《清明上河圖》表現(xiàn)中國古代城市發(fā)展的核心智慧,原因在于宋代是中國城市發(fā)展的一個高峰,當時已經(jīng)有了發(fā)達的城市經(jīng)濟、市民階層和市民文化?!爸袊缭谑兰o就憑借自己的智慧營造了一座繁榮和諧的城市,現(xiàn)在正依靠自身力量迎來另一個高峰??梢灶A見的是,現(xiàn)代的中國人一定能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造就更美好的未來?!?/p>
![]() |
![]() |
責任編輯:邱淑群 |
- 2010-03-25“跨越百年”——見證世博會中國館的變遷
- 2008-04-14哥斯達黎加國際藝術節(jié)中國館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