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巨石取名作賦創先例
巨石成型后,該如何取名,又成了一個難題。為給巨石取個響亮的名字,陳禮忠遍邀我省文藝界人士相助。
“為壽山石取名,這是壽山石雕界開天辟地第一遭。”著名壽山石文化研究專家方宗珪先生評價稱,文化人為一件石雕作品命名將為壽山石作品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對提高壽山石雕文化品位大為有益。
最終,在文藝人士、壽山石愛好人士以及關注人士等的數百份征名意見中,福建省作協主席、福州市文聯主席陳章漢的《春聲賦》呼聲最高。陳章漢還專門為之寫了《春聲賦》,這也是壽山石雕藝術歷史上的先例。
對于壽山石《春聲賦》方宗珪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認為,由于壽山石采集難度大,壽山石雕一般為中、小型,如此規模的巨型大作,又五彩斑斕,實屬罕見。而且,此作品以花鳥為題材,形象地道出了祝福新世紀盛世中國的寓意,更是難得,堪稱稀世之作。
“想要再找到一塊與《春聲賦》相像的巨型壽山石,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春聲賦》是空前絕后之作,絕非夸張。”陳禮忠毫不掩飾自己對《春聲賦》的贊美。
入圍上海世博會福建館四大鎮館之寶,官方首次以1.3億的價格為《春聲賦》投保,實際上已從側面認可了它的價值。
大型壽山石首次進世博
陳禮忠告訴記者,福建壽山石在世博歷史上沒有留下參展的痕跡。
據福建省收藏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周野介紹,目前有過文字記載的壽山石參展世博的資料基本沒有,但從早期一些世博會留下的照片中,我們曾發現過印章等小件壽山石作品的影像。但像《春聲賦》這樣的大型壽山石作品,肯定是第一次走進世博。
“如今的壽山石價值一點也不遜色于西方的鉆石、珠寶,但很多外國人并不懂。壽山石進入世博,就是要借助世博會讓更多的人認識壽山石這顆東方的‘鉆石',進而了解福建的壽山石工藝。”周野說。
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陳石認為,此次世博福建僅送兩件壽山石參展,在數量上是遠遠不夠的。要達到走出去的目的,讓更多的人了解壽山石,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可喜的是,隨著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近兩年在臺灣已經掀起了一股壽山石“回流熱”。
![]() |
責任編輯: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