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廈門"女強人"解讀:廈門成立首個戒纏足會
http://www.caoliu14.com?2010-03-05 15:18? ?來源:廈門網
我來說兩句

廈門纏足婦女。(洪卜仁 供圖)

余佩皋。
(莊希泉基金會 供圖)

1930年《廈門周報》關于婢女救拔團的報道;婢女救拔團成立三周年紀念特刊。
??? 穿越歷史風云,“三八”國際婦女節走過百年歷程。今天下午,“鷺島巾幗頌”——廈門市隆重紀念婦運100周年大會暨大型音畫詩歌舞演出將在市工人體育館舉行。本次大型紀念活動將充分展現百年婦女運動的發展歷程,展示廈門婦女百年來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征程中做出的積極貢獻,展示廈門婦女事業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取得的輝煌成就,展示廈門先進女性的風采,激勵廣大婦女投身現代化建設,再創婦女事業新輝煌。10名令人崇敬的時代女性,將在紀念大會上獲頒榮譽證書。
?
??? 此外,市婦聯“回眸百年,展望未來”大型圖片展將于明天上午在市圖書館開幕,400多幅老照片講述廈門婦女解放運動走過的百年歷程,以及廈門婦女在歷史上所創造的偉大成就。記者采訪廈門文史專家洪卜仁先生,請他解讀和介紹鮮為人知的婦女解放運動歷史。
?
廈門成立中國第一個戒纏足會
?
??? 1874年廈門戒纏足會在鼓浪嶼成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反纏足組織。
?
??? 洪卜仁說,纏足陋習給婦女的身心造成極大傷害,廈門的放足運動開始較早,1879年《萬國公報》載文介紹廈門的戒纏足會。“纏足之害,貽害閨門,自后唐以來相沿成風……牧師見信徒積習未肯卒改,心焉慮之。于是乃共設一會,名曰‘戒纏足會'每年聚集兩次,凡有不愿為兒女纏足者,則當于會中立一約紙,書其名于上,令其親押號為憑,然后將約紙各執一半。后者若背約,則會眾共責之。然非以勉強制人,實由自己甘愿者也……”
?
??? 根據洪卜仁的考證,《萬國公報》記載“戒纏足會”成立于1877年,不過,有資料顯示,這個戒纏足會成立于1874年,第一次集會時簽名加入的婦女有40多名,到1891年超過1000人。洪卜仁說,廈門戒纏足會比康有為的民主運動還早,他們到處演講、宣傳,不僅影響到閩南地區,也影響到臺灣地區,臺灣的“天足會”就是在其影響下成立的。
?
中國惟一婢女救拔團在廈門
?
??? 廈門歷史上蓄婢之風盛行久遠。根據舊公安局1933年7月的調查,那時蓄婢家庭有1696戶,共有婢女2580人。在所養婢女中,成年者854人,未成年者1726人。養婢女數少則一人,多則十幾甚至二三十人。婢女生活凄慘,更被作為交易物品進行買賣。1929年,著名民主愛國人士、辛亥革命先驅許春草和張圣才等人,在鼓浪嶼筆架山召開民眾大會,倡議成立中國婢女救拔團。
?
??? 洪卜仁先生收藏著當年報紙對婢女救拔團的報道。據《廈門周報》記載,1930年9月27日,婢女救拔團招待各報記者,宣布于10月4日開成立大會。婢女救拔團的目的是“希望于最近期間達到推翻婢制,并禁止人口買賣”。他們表示“廣設婢女收容院,容納一切愿得自由之婢女,倘有婢女自愿投奔該院,該團絕對保障其自由,無論偌大犧牲,絕不后悔。”婢女救拔團在上海中華拒毒會總干事黃嘉惠的支持牽線下,租用原德國在鼓浪嶼旗尾山的領事館舊址(今英雄山琴園多功能電影院范圍內)為婢女收容院。
?
??? 洪卜仁說,婢女救拔團是全國首個婢女救援團體,也是惟一的,不僅在全國,而且在國際上也頗有影響。他們敢把軍政要員、富商之家前來求助的婢女保護起來,被收容的婢女叫“院生”,按年齡大小被安排讀書或學做女紅,達到結婚年齡就可以自由擇偶。
?
???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占領鼓浪嶼,中國婢女救拔團及婢女收容院被日軍強行解散。其自成立至解散前后不到十年,收容婢女不下300人。這項史無前例的創舉,對根除舊社會蓄婢陋俗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
廈門最早的女校長余佩皋
?
??? 余佩皋生于1888年,原籍蘇州,是廈門的媳婦。她的丈夫,就是受毛澤東和周恩來委托、邀請陳嘉庚回國的著名僑領莊希泉。
?
??? 余佩皋受到新思潮的沐浴,少年時期即走出閨閣,就學于蘇州振吳女校。剛過二十歲,就離家赴北京就讀于高等女子師范。1916年輾轉到了新加坡,與同盟會的莊希泉志同道合,共同創辦南洋女學(后改為南洋女子師范),著重培養華僑學校師資。
?
??? 五四運動爆發,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震撼中外,新加坡英國殖民政府反對華文教育,1922年5月,余佩皋和莊希泉回國在廈門創辦了廈南女學,莊希泉為董事長,余佩皋任第一任校長。她也因此成了廈門歷史上第一位女校長。她為學校取名廈南,即廈門、南洋之意。當時有人勸她在上海、蘇州辦學。余佩皋認為“廈門為福建下游總匯,南洋華僑息息相關,在廈辦學,則南洋學生回國求學,尤較上海為便”。她辦學的宗旨是教育與救國結合。在廈南女學提倡講自由,講科學,反帝反封建,開展歌舞,戲劇活動,推廣普通話。抱著為中華民族爭光,為海外僑胞爭氣的赤誠之心,她與教師們傾盡全力,把廈南女學辦得生氣勃勃,聞名于廈。
?
??? 1934年,余佩皋因病辭世,中外疾病專家均不明白病因,她在臨終前叮囑莊希泉和胞弟余壽浩將她的遺體貢獻給上海紅十字會醫院解剖研究,人們稱頌她“愛國愛群,至死不衰”。當時廈門的《江聲報》、新加坡的《新國民日報》均刊登她病逝的消息。
?
廈門婦女運動之最
?
●1846年,英國倫敦會養為霖夫婦在廈門辦女塾,招收12名學生。這是福建省第一所女子學校。
?
●1860年,22歲的廈門婦女白文打扮成商人,搭乘大帆船出洋抵達非洲毛里求斯,成為第一個到達該地的中國婦女。
?
●1874年,廈門成立戒纏足會,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反纏足組織。
?
●1930年10月4日,廈門鼓浪嶼建筑工會發起組織“中國婢女救拔團”。
?
●1950年3月8日、9日,廈門市婦女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深田路基督教禮拜堂舉行,出席代表共158名。成立廈門市民主婦女聯合會籌備委員會,選舉李珊為主任,鄭秀寶、陳惠珍等為副主任。
?
●1958年8月8日,廈門市出現首家完全由婦女當家的百貨商店——永康成。
?
●1958年8月,廈門市出現一家由婦女管理的旅社——思明南路的東亞旅社,從經理到服務員,全是女職工。
?
●1958年9月1日,廈門糧食系統女職工創立“三八婦女”糧店,為廈門市第一家女職工創辦的糧店,擔負每月14萬斤糧食的供應任務。
?
●1958年11月13日,廈門市首批女民警上街指揮交通。
?
●1959年9月24日,廈門市第一批女車工在通用機器廠上班。
?
●1983年3月31日,柯雪琦任廈門市副市長,為廈門第一位女副市長。
?
●1995年3月8日,廈門市第一所女子職業學校成立。
?
●1999年5月18日,廈門市第一家婦產專科醫院———思明婦女醫院正式開診。
?
文/本報記者 藍碧霞
?
翻拍/本報記者 王火炎
?
![]() |
責任編輯: 葉玲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