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橋橋頭的母象石雕
泮橋兩端橋頭的四根欄桿上立的是大象石雕
泉州現存的大型宋代建筑府文廟,家喻戶曉。府文廟范圍內的洙泗橋和泮橋,許多市民心里有譜,不過府文廟具體有幾座橋,如何分布以及他們的歷史“模樣”,恐怕大多數人會模棱兩可。
今日跟著我們一起去看看府文廟的五座橋吧。
洙泗橋:
曾是市民買菜的通道
從市區涂門街進入府文廟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座石板橋,其中一座橋邊豎著巨大的碑石,寫著“洙泗橋”,而另一座橋離洙泗橋僅有幾米之遠。昨日,一位中年男子拿著相機拍照,他來自廈門,“奇怪,為什么兩座橋橋面不一樣呢?”他問。
帶著這個問題,記者找到中國民俗協會理事黃炳元,他說現在的府文廟廣場,在上世紀70年代時,是泉州最熱鬧的中菜市場,市民都愛到這里買菜,附近有一個大眾戲院,人流量很大。不過,涂門街與中菜市場中間隔著一條八卦溝,洙泗橋便成了不可替代的通道。但是,來中菜市場買菜的人實在多,洙泗橋難以滿足通行需求,因此在洙泗橋旁新建一座橋,橋的名字現已不可考究。
黃炳元說,洙泗橋曾經被改為混凝土鋼筋橋,府文廟重建時橋面才恢復為大石板。“兩橋的最大差別是橋面使用的石板不同。”黃炳元解釋說,洙泗橋用的是舊石板,路面凹凸不平,橋身的顏色留有古味,而旁邊的新橋采用的是平整的青石板。
為何會取名“洙泗橋”呢?據相關資料記載,洙水和泗水都是孔子故鄉有名的河流,兩條河挨得很近,民間流傳著這么一個傳說,孔子曾在洙水和泗水之間設壇施教,“洙泗”一詞因此與儒家的教育沾上關系了。黃炳元介紹,洙泗橋邊原來有一個亭子,上面有朱熹題的“海濱鄒魯”四個大字,已經廢棄。
泮橋:
四只大象當守護神
走過洙泗橋,穿過廣場進入府文廟,迎面而來的是“飛架”在泮池上的拱形石橋,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泮橋,橋下是泮池。
“思樂泮水,薄采其芹。”據說,古時的讀書人到孔廟祭孔時,都會在泮池里采采水芹,插在帽子上,以示文才。
泮池四周,盆栽環繞著,泮橋的出入口也被堵住了,泉州南建筑博物館工作人員楊清江說,古時泮橋都是封閉的,常人不允許從橋上經過,只有舉人等人才可以從上面走過去,所以泮橋又被稱為“狀元橋”。“現在也一樣,只有在祭孔等莊重儀式時,這座橋才會對外開放。”
楊清江說,泮橋長約20米,橋面由72塊長形石板鋪成,也就是說孔子門下的72位賢人,有資料記載,此橋的其中一石曾斷為兩截,隱喻被逐出孔門的樊遲,“前幾年經過翻修”。
泉州大橋、洙泗橋等橋的橋上欄桿,都有石獅子當“守護神”,據說是為了辟邪。奇怪的是,眼前泮橋的橋頭石雕卻是4只大象,分別為兩座公象和兩座母象。看上去,這4尊石雕仿佛新裝上去的。黃炳元說,橋上護欄用大象做石雕,少見,“從古至今都沒有修補過,一直完整無缺”。
為何選大象做石雕呢?黃炳元說,史記并沒有相關記載,也沒有任何傳說。不過,他認為大象象征長壽且能通人性,用大象無可厚非。
回憶起兒時在泮橋時的一幕幕場景,黃炳元不禁笑了,他說,以前學校前經常搭臺演戲,許多人擠在一起看戲,而泮池旁沒有欄桿,經常聽到“救命”的呼救聲,回頭一看原來是掉進池里了。“池面上的浮萍,常吸引學生去撈,結果也掉進去了。”他說,考慮到安全問題,后來泮橋安上欄桿了。
前段時間,泉州首次在府文廟的孔子像前,讓300余名同學舉行2009屆小學生畢業典禮。那時,學生還依次走過府文廟泮橋,為孔子塑像獻上花籃,向孔子塑像行三鞠躬禮。
![]() |
責任編輯: |
- 2009-11-19泉州市將治理墳墓1876座
- 2009-11-20南安鄭成功主題文化公園明年開建
- 2009-11-19保護泉州最美海岸線迫在眉睫
- 2009-11-19海西電子信息產業育成基地泉州落成
- 2009-11-19泉州金門航線 第二泊位昨日起動工
- 2009-11-19泉州擬逐步取消暫住證推行居住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