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外地游客跟蟒蛇合影,男的還算鎮定,女的是既興奮又有點害怕
當地人都不怕蛇小孩也跟蛇玩得很親昵被蛇纏繞是一種吉祥
來到南平延平區樟湖鎮這座千年古鎮,你仿佛就到了金庸筆下的歐陽鋒的白陀山。這里至今保留著古樸的民間文化活動———祭蛇。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鎮上舉行盛大迎神賽蛇活動。昨日,本報記者用鏡頭記錄下了這項已被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民俗。
凌晨4時30分,鎮上東南西北四向都響起禮炮,迎神賽蛇就開始了。6點半,蛇王廟里里外外聚滿了人。當地馴蛇能力高超、有威望的長者被稱為“蛇王”,儀式由他主持。之前,村民上山捕回蛇后,存放在蛇王廟里的小口瓷罐或木桶里,養到初七這天,以作賽蛇之用。簡單儀式后,蛇王向村民分發蛇。只見4名年輕小伙子上前,一人領走一條3米多長50多斤的大蟒蛇,小朋友們則興奮地沖上去搶個頭小的蛇。最大的一條蟒蛇,被封為“蛇圣”,重量超過60斤,人很難控制,得放在籠中由四人推著出行。
76歲高齡的老蛇王陳學宋說,當地人非常尊敬蛇,鎮里每個人基本都會“玩”蛇,小孩從小對蛇就有親近感。馴蛇要講究技術,抓蛇時,手勁不能大,輕輕捏住,再備上一條濕毛巾,隔上幾分鐘,給它擦擦,降降溫,“你把它們侍候舒服了,它們也就服服帖帖了。”游街開始了,有人抬神像,有人鳴鑼開道,有人扛旌旗,小孩們則組成兵器陣和腰鼓隊,老人則扮演成官兵、戴枷囚犯等。賽蛇隊伍則人手一蛇,或握在手,或纏繞在肩,或盤繞在胸前、脖頸。行進過程中,小蛇還好處理,大蟒蛇由于非常重,走上一段路后得兩人合扛才走得動。隊伍路過之處,各家各戶在門口設上香案,燃放鞭炮,同時在家門口擺上一盆清水,等賽蛇的人把蛇放入水中洗洗,讓它清涼一會。游街過程中,居民和游客紛紛走上前去,摸摸大蟒蛇,玩玩小蛇,與蛇來個親密接觸,合影留念。
賽蛇儀式結束后,人們會把活蛇拿到閩江邊放生,祈求蛇神給人們帶來“平安吉祥,五谷豐登”的好年景。由于蟒蛇是國家保護動物,大蟒蛇則不再放生,而是寄養在南平市區,來年再取回來參加儀式。 (記者 練仁福 黃孔瑜 文/圖)
□延伸閱讀
崇蛇節與情人節搭不上邊
樟湖鎮位于閩北最南端,地處延平、尤溪、古田、閩清等四區縣結合部,是閩江中游最大的集鎮。樟湖崇蛇節定于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不禁讓人聯想,崇蛇節與情人節之間有沒有什么淵源?“崇蛇節與牛郎織女的故事沒有任何關聯。”樟湖鎮文化站王商書站長說,福建古稱“閩”,《說文解字》中有表述“閩,東南越,蛇種,從蟲門聲”。秦漢時期,閩中各地的先人信奉蛇神為祖先之神。在閩江流域崇蛇文化圈中,樟湖鎮完整而原始的崇蛇習俗一直保留至今,樟湖人以蛇作為圖騰,他們不打蛇,忌食蛇肉,遇到蛇時還主動讓路。
責編:王超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