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大嶝碼頭坐船半個多小時,就到了0.8平方公里的小嶝島。一名村民帶著記者來到碼頭附近一處地道,“1969年,洪秀樅帶著我們的父輩挖了這個人防地道,整整挖了3年。地道貫穿小嶝全島,挖出來的土方筑成堤岸可以繞小嶝島一周。”看著這些堤岸,讓人不得不感嘆那段緊張的歲月。“前幾年地道才開放,開放頭天就有上千游客來看,現在地道里還有超市、餐館。”明碉暗堡、對金門廣播站遺址……村民帶著我們一一走訪當年的遺跡,并站在小嶝北岸向南眺望金門,對岸的山石、樹木、建筑清晰可見。“小嶝金門自古不分家,我們都說金門168村,村村都有小嶝人的親戚朋友。從這里劃船過去,一支煙都吸不完。”村里老人安詳地說道。
記者還從翔安區政府了解到,總投資約40億元的大小嶝納泥造地工程預計今年底開工,將在大小嶝島之間新造出一塊10平方公里的地塊用于建設廈門第二機場。屆時,擴大的大嶝島不僅將成為廈門的“航空城”,而且還將新建海峽論壇專用會址。小嶝島則將被打造成廈門的“休閑明珠”。
講述
“當代花木蘭”洪秀樅憶烽火歲月
提到“英雄三島”,很多人都會提到傳奇人物洪秀樅。這位16歲就被任命為副鄉長、帶領全島民兵在小嶝島奮力支前的女英雄,曾4次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的接見。她的事跡曾以《女鄉長》為題,被編入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本中,電影《英雄島》更以她為原型。那時人們都知道,廈門前線有一個離金門很近的島,島上出了個“當代花木蘭”。
8月8日,記者在廈門市區一干休所找到74歲的洪秀樅。“我在小嶝島工作了18年,其中有11年是住在防炮洞里。那時領著全島民兵扛炮彈、挖坑道、修碉堡、巡邏、發傳單……苦歸苦,可是能為我們的海防前線、為我們的解放軍戰士做事,心里就剩下了光榮。”洪秀樅記得,當時部隊急需大批量的木料、石頭、磚頭做前沿陣地工事,島上沒有木頭怎么辦?“島上群眾都把門板、樓板獻了出來,有的還把磨盤、棺材板也獻了出來。那時家家戶戶都沒有房門,有人就說小嶝島這下子成為名副其實的‘夜不閉戶’之鄉了!”
跳進齊腰深海里扛起80斤重炮彈箱
小嶝島上曾經有三次比較大的炮戰讓洪秀樅記憶深刻,分別是1954年的“9·3”炮戰、1958年的“8·23”炮戰以及1960年的“炮轟瘟神”。
洪秀樅說,那時民兵白天參加炮戰,每到晚上還要去海上運炮彈、木料等戰斗物資。
“碼頭被炮火封鎖了,五六條大帆船滿載各種物資停在淺水區,我們就跳到齊腰深的海水里,按照分工抬戰斗物資、軍需物資、生活物品,大家在水里一泡就是好幾個小時。”“那時年輕勁大,可扛上80斤重的炮彈箱,一個浪頭沖來,連人都站不穩。渾身濕漉漉的,剛剛出水,海風一吹,三伏天也會打戰。”洪秀樅記得,這些物資從齊腰的海水里扛到沙灘,再爬一座山坡,走上一里路才能送上陣地。
“8·23”炮戰后,小嶝民兵名聲大震,僅榮立二等功者就有9人,北京電影制片廠以此拍攝了電影《英雄島》。
“當年懸賞捉拿我,今天我自己來玩了!”
洪秀樅說:“上世紀50年代,金門馬山廣播里幾乎每天都出現我的名字,說出多少黃金懸賞捉拿。可沒想到幾十年之后,自己就到金門玩了一趟,真是讓人感慨。”2004年,洪秀樅聽說福建居民可以赴金門旅游后,就一直想到金門走走,“2006年2月,我真的以旅客的身份登上赴金門的班船。”到了金門,洪秀樅還特意在馬山播音站前留了影。
“我遇到兩名當地人,就向他們問好。對方驚奇地反問道,你講話怎么跟我們一樣?我說自己是小嶝人,他們馬上很熱情起來,還說金嶝是一家,請到家里喝杯茶。”“如果有機會,我還想去臺灣本島看看。”洪秀樅對記者說,隨著兩岸來往越發頻繁,她的心愿一定能夠實現。 (記者 侯希辰 肖春道 實習生 陳曉霞)
責編:王超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