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談
有一句話說得好:“你如果不了解一個人的內心,你就永遠不真正認識這個人。”通過文字記載,了解一個人、一個家族的歷史容易,但了解一個人的內心難,我試圖了解當代泥人張張宇的內心世界,我意識到這很難,因為張宇是個內向人,更趨向文人性格,為人很低調、淡然,我經(jīng)常遇到的采訪對象滔滔不絕介紹情況、問什么有什么的情景始終沒有出現(xiàn),后來隨著他對我這個學徒的逐漸了解,信任與日俱增,他給我透了一點,談話是這樣開始的。
這朝西的房,下午分外熱,沒有空調,我已汗流浹背。
“一層客人房,都安了空調,你的工作室窗朝西,這么熱,為什么不安一個?”
“為了記住曾經(jīng)的艱難。”這話頗有臥薪嘗膽的味道。
“艱難?”從他之后經(jīng)常點到為止的敘述中,我感受到了整個家族的滄桑和他個人曾經(jīng)的坎坷。
他是1978年生人,面對有人一面造謠:泥人張已經(jīng)藝絕人亡;一面打著泥人張旗號撈錢,卻不允許泥人張后人享用這個名號(曾三次被趕出古文化街,曾在冬天凍死、夏天熱死的簡陋作坊里堅持捏泥人,現(xiàn)在條件好了,但堅持夏天不安空調,就是為了記住那時的艱難),感受著父親的郁悶,他小小年紀便要往來于法院和政府各部門之間,面對居于絕對強勢地位的對手,他目睹了人性中黑暗的一面。維權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好在父親張乃英是搞博物館的,平時注重收集證據(jù),證據(jù)確鑿,更主要是由于法制的逐漸健全、社會更加文明,泥人張贏得了應有的尊嚴,但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法律之外的明招、暗招還很多,核心是對利益的爭奪,張宇的維權之路依然遙遠。
“中國人能說出自己曾祖父的祖父是誰的可不多,泥人張已經(jīng)綿延傳承六代,你是否感受到歷代泥人張對你期待的目光,是否會繼續(xù)培養(yǎng)你的兒子,使他成為未來的傳人?”
對此,張宇十分淡然:“兒子還小,順其自然,現(xiàn)在條件好了,我倒是擔心他忘記了先人的艱難。”夫人在旁不住點頭,表示贊同。同時,張宇肯定地說,泥人張沒有藝絕人亡!經(jīng)國家認定的張明山后人有17支之多,目前仍在從事此行業(yè)的正宗傳人有兩支(另一支是北京張锠),而且張宇打破禁忌,注重培養(yǎng)后輩,曾免費授徒上百人。
現(xiàn)在,張宇還有什么煩惱?稅負不重(國家有扶持政策),但競爭對手不少(真正泥人張傳人作品每年制作200多套,180萬元銷售額,以泥人張名義銷售的作品營業(yè)額則有800萬元左右),真假混雜,水平參差不齊,正在毀壞泥人張的名聲,維權之路看不到盡頭。還有,這不短信又來了:領導即將來視察,花車準備好了,你務必身著古裝,到文化街上獻藝表演。這對于性格內向、內心世界豐富的張宇來說,是個負擔。“像耍猴兒似的,經(jīng)常要被拉出來遛遛。”張宇委屈又無奈地說。我理解他,他更想安安靜靜做一個有所傳承、有所創(chuàng)造的藝人,同時本本份份經(jīng)營好目前的家業(yè)。
尾聲
一個星期的學徒體驗結束了(出師得半年),告別張宇夫婦,我走出青磚小樓,古文化街上依然游人如潮,恰巧一名導游帶著隊伍從門前經(jīng)過,擴音器里傳來她流利驕傲的講解:“天津泥人張彩塑是一種深得百姓喜愛的民間美術品,它創(chuàng)始于清代道光年間,流傳、發(fā)展至今已有近170年的歷史。泥人張的彩塑,把傳統(tǒng)的捏泥人提高到寫實雕塑的水平,又裝飾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它是繼元代之后,我國又一個泥塑藝術的高峰,其作品藝術精美,影響遠及世界各地,在我國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導游告訴我,許多外國朋友最初只知道京劇臉譜,進店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泥人張的雕塑如此豐富多彩,他們最喜歡中國傳統(tǒng)題材的作品,像“七子奪梅”、“西施浣紗”等,非得問一連串為什么,比如為什么豬八戒要背著媳婦?直到聽懂了,才高高興興地買下來。您看,小小泥人激發(fā)了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民俗民情多么濃厚的興趣?!
感言
中國歷代史書,多是給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樹碑立傳,其實生活在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也不乏奇人高手,他們又何嘗不值得大書特書!他們構成了一幅幅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卷,通過他們,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間文化;了解他們,不是為了保存某種形式,而是為了在全球化進程中為中國保留下那個時代的美好情感與精神,這也許就是泥人張的獨特精神價值吧?!
責編:王超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