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平方米的青石雕刻很罕見
據(jù)考古專家鄭東介紹,這座軍事用途的城池里建的城隍廟較為“豪華”。城隍廟用大量青石(價格比大理石貴)建造,而且進入廟堂之內(nèi),兩側(cè)的墻壁可見大面積青石雕刻,像連環(huán)畫般,講述著古代的人物故事。600多平方米的青石雕刻在全市以往的文物普查中都是很罕見的。
城隍廟曾被毀,今日霞城城隍廟能夠得以重建,與臺北市的霞海城隍廟密切相關(guān)。在歷史上,兩地城隍廟一脈相承,淵源深遠。霞城城隍廟不僅是臺北霞海城隍廟的“祖廟”,更是臺灣其他城隍廟的“太祖廟”。1821年,同安人陳金絨奉請霞城城隍爺金身渡臺,并于1859年在臺北大稻埕興建城隍廟。因懷念故鄉(xiāng)霞城和臨海門,因此取名“霞海”。此后臺灣其他地方也紛紛從霞海城隍廟分爐,在本地建起城隍廟,共尊霞海城隍廟為他們祖廟。
1991年,臺商陳文慶在廈門尋根時,偶然問到集美后溪城內(nèi)村的城隍廟內(nèi)有一塊寫有“臨海門”字樣的石匾。他從小就聽父輩們說,先祖?zhèn)冏≡趶B門城內(nèi)城的臨海門。他看到“臨海門”字樣的康熙年間城頭石刻碑文所載與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說法完全一致,再仔細對照史料記載,確定這就是他們苦苦尋找的臺灣城隍廟祖廟。其后經(jīng)過陳國汀兄妹的集資重建,如今的城隍廟雕梁畫棟,氣勢恢宏,被譽為全省最豪華的城隍廟。據(jù)了解,四根雕刻著龍的青石龍柱在重建時就已價值20多萬。
每年農(nóng)歷十一月二十二——城隍爺?shù)钠戆矎R會迎神慶祝,周邊村莊的村民都會前來朝拜,臺灣等地的城隍廟主事及信眾也會組團前來進香,共襄盛舉。目前立于廟中的“臨海門”石匾,不僅是珍貴的文物,也是歷史的見證,城隍廟成為了兩岸親情互通與民間信仰文化交融的圣地。(記者 陳滿意 實習(xí)生 蔣夏萌 通訊員 林小芬)
責(zé)編:王超
![]() |
責(zé)任編輯: |
- 2008-07-02陜西"整風(fēng)大會"怎成了"睡覺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