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福州第一槍就是從此處打響
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名字但應該永遠記住這些為解放福州浴血奮戰的年輕面孔
核心提示
在許多老人的記憶中,1949年8月中旬的福州,天氣異常酷熱,仿佛連空氣都可以被點燃。
8月16日傍晚,下了一陣小雨,人們紛紛搬出竹椅到路邊納涼,微風中已經隱約聽到陣陣槍炮聲。
軍史專家介紹,當時盤踞在福州地區的是國民黨李延年兵團,計有5個軍13個師約6萬多人。針對李延年善逃的特點,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政治委員韋國清,決定采取大迂回鉗形戰術,“首求斷敵海陸退路,爾后會殲福州守敵”。
根據這一戰術,8月起,第十兵團31軍為左翼,從古田經連江攻擊馬尾,封鎖閩江口,切斷敵軍海上退路。
29軍為右翼,經永泰到福清、長樂,占領福廈公路沿線,切斷敵軍陸上退路。而28軍則為中路,從古田方向正面攻打福州。三路軍完成對福州的合圍后,1949年8月11日,福州戰役拉開序幕……
【拿下豬蹄峰】
一排長劉新堂在沖鋒時下巴被子彈打穿,三排長馮兆慶前去扶他時,他揮手說:“我不行了,還是讓我來掩護戰友們吧!”說完堅持前行十幾米才倒下,身上留下十幾個彈孔。
進城解放軍經過萬壽橋附近的商戶
豬蹄峰位于福州晉安區北峰嶺頭鄉,海拔524米,形似豬蹄,三面懸崖峭壁,山下有一條始建于宋初的古驛道通往福州。從大湖、江洋店東進的28軍82師,準備攻下小北嶺,從而進入福州市區,豬蹄嶺便成了第一道屏障。
“豬蹄峰就像一把戰刀,聳立在小北嶺的前面,要攻下小北嶺,就必須先奪下這把戰刀。”當年的戰斗親歷者、時任第82師245團政委的孫樂洵,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當時全部美械裝備的國民黨獨立50師一個團兵力扼守于此,并在山前設置用木樁和鐵絲網構成的鹿寨。
1949年8月15日黃昏,戰斗打響。根據作戰布置,豬蹄峰必須在第二天天亮之前拿下來。“我軍很快攻下豬蹄峰前面的兩個山頭,緊接著展開攻打豬蹄峰的激戰。兩個排分成四路,從東西兩側攻擊,由于周圍都是懸崖峭壁,根本爬不上去,我們只能沿小路往上沖。”然而,在距離敵人百米左右的時候,敵人開火了,子彈和手榴彈密集得如冰雹一樣,部隊被壓在山路兩旁,頭也抬不起來。我軍的火力壓制和沖擊都沒能奏效,傷亡大增。
經過商量,我軍組成了突擊隊向峰頂沖擊。在一排長劉新堂帶領下,沖擊開始了,只見他舉起沖鋒槍,大聲喊道:同志們,為解放福建人民,跟我沖啊!敵人在陣地前沿設置了十幾米長的鹿寨,一排排尖利的樹杈擋住了進攻的路,沖上去的突擊隊員雖然打通了道路,但都犧牲了。“幸虧營里了解到八連攻擊豬蹄峰的受阻情況,及時調來了火力支援,輕重機槍、六○炮、擲彈筒一齊開火。
晚10點左右,豬蹄峰被我軍拿下,敵人除斃傷外,其余全部被俘,奪取小北嶺的最大障礙摧毀了。”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