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曾到過深滬?
晉江謝氏族譜中記載“三寶街”可供佐證
族譜記載謝氏先人葬于“三寶街”
近日,晉江澄江(伍堡)謝氏后裔在整理族譜時,意外發現族譜多次記載了先人葬于“深滬三寶街”,這為鄭和下西洋時曾駐扎、經停泉州的說法提供了一個有力佐證。
謝氏族譜記載有“三寶街”
明朝永樂年間起,大航海家鄭和(1371年生—1433年卒)曾七次率領船隊遠航太平洋及大西洋。
晉江市深滬鎮是一個濱海港口城鎮。在深滬,有條古街稱三寶街,位于深滬壁山上,瀕臨深滬灣。傳說鄭和船隊曾駐于深滬壁山,并在當地招募水手,等待十月東北信風起,順風下西洋。龐大的船隊為當地居民帶來了商機,一時間深滬壁山人來人往,小販市場就此形成,此地古街因此而名“三寶街”。
現今,有些史學家不贊同鄭和下西洋曾來過晉江市深滬鎮的說法,認為地方志里沒記載,三寶街興始于明朝的說法不可靠,缺少有力證據。近日,英林下伍堡澄江謝氏后裔在整理一份清朝同治甲戌年《澄江謝氏第八世近光公派下房譜》時,發現族譜上記載:從乾隆丙戌年(公元1766年)起,澄江(伍堡)謝氏遷居深滬的先人墓葬陸續有葬在深滬三寶街;其中第十三世天續公(生康熙壬子年卒乾隆丁酉年)和妣陳氏(生乾隆乙卯年卒乾隆丙戌年)合葬于深滬三寶街。
專家認為鄭和曾到過深滬
鄭和下西洋時,泉州刺桐港做為世界主要大港,是船隊的必經之路。在泉州圣墓的“鄭和行香碑”曾明確記載,鄭和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五月十六日來此行香,剛好和其第五次下西洋的時間相符。
石獅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宏說,民間流傳當年鄭和下西洋,船隊停靠過深滬,補充淡水,至今深滬還保留著許多當年水手們取過水的水井。雖然正史中沒有記載得很詳細,但是幾百年來,民間一直流傳著這種說法。
李國宏認為,鄭和下西洋影響深遠,當時的人們將鄭和途經的地方用“三寶”來命名,用于紀念鄭和。澄江謝氏第八世近光公派下房族譜是清朝時期所編,證明清朝時期就有“三寶街”這個地方,很古老,并非現代人為了宣傳所造,這也反映了民間流傳鄭和到過深滬的說法較為可信。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