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飯,打勝仗,解放全福建”
http://www.caoliu14.com?2009-07-24 09:55? ?來源:海峽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親歷】
今年87歲的張廷斌,當年是三野十兵團的一個衛生隊長,他講述進軍福建的一路艱辛
“拉肚子”才是最兇的敵人
今年87歲的張廷斌,離休前是某部隊醫院的院長。進軍福建時,他是三野十兵團的一個衛生隊長。老家山東鄒平的他,17歲參軍,隨部隊征戰南北,親歷過濟南、淮海、渡江等眾多戰役。1949年7月,攻下上海后,他隨部隊從江蘇常熟出發,沿武夷山分水嶺入閩,和戰友們一同執行解放福建的任務。
入閩時 每人負重25公斤
因為在山東入伍時,張老已經上到小學5年級,在那個年代里,算得上文化兵,部隊安排他跟著軍醫學習戰場救護。后來,他就一直在衛生隊工作。入閩時,張廷斌是三野28軍248團的衛生隊隊長。
張老回憶說,進入福建前,部隊在江西上饒稍事休整,并下發了給養和戰斗物資:每人發3公斤大米、1公斤水、100發子彈、4枚手榴彈、1把槍支、1條軍用毛毯、鞋襪各1雙、1頂鋼盔……這樣算下來,每個人負重都在25公斤以上。
他向首長獻“防中暑”妙計
“那時正值7月末8月初,酷熱難當,且整個兵團從盤山路經過,不是上山就是下山,所以,部隊只能成三路縱隊前進。”張廷斌說,由于陽光很毒,一路上,不時有戰士中暑,再加上衛生條件有限,只能簡單治療休息后,繼續行軍。只有病重者,才由擔架連抬著走。
作為衛生隊隊長,張廷斌心里急得很。為了減輕戰士們的勞累,他向團首長提出4條行軍建議:給戰士水壺加少量鹽,以防中暑;行軍中準許戰士打開風紀扣、上衣扣,扎的皮帶也適當放松;行軍時戰士的前后左右距離放寬,便于散發熱量;行軍速度適度放慢。
最終,團首長采納了這些建議,并由政委口頭傳達,此后,中暑的發病率就明顯下降。
![]() |
責任編輯: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