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落的連城宣紙
http://www.caoliu14.com?2009-06-11 15:28? ?來源:東南快報
我來說兩句
最近,龍巖市姑田鎮美玉堂宣紙廠第十一代傳人鄧金坤,正忙著整理連城宣紙的材料,然后準備將它上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審批。
擁有400年制造史的姑田質量上乘的漂料宣紙,一直是四堡雕版印刷較為重要的書籍紙張材料。現在的連城宣紙,還一直是南京等地檔案館保存和修復史料的主要用紙,也是當代傳統書畫界的首選用紙。
姑田古言常道:“片紙非容易,措手七十二”,說的就是連城宣紙竹絲天然漂白制作工藝的制作工序繁多,達72道。也正因為其特有精湛的工藝,讓它享有了“百年不褪色、千年不變黃”的美譽,
但如今連城宣紙已今非昔比。它從過去輝煌時期擁有1000余手工紙槽、工人1萬多人、年產量6萬擔、紙莊商號有50多家,到如今只剩下了三家造紙坊。
5月30日下午,當記者走進連城姑田鎮最后的這三家造紙坊時,深深感受到了這個造紙遺產的沒落。
在姑田鎮美玉堂宣紙廠內,幾名兩鬢斑白的老師傅正忙著撈紙、焙紙、驗紙……近千平方米的大廠房顯得有些破舊,光線灰暗。
焙紙爐邊,77歲的老蔣師傅,借著老花鏡努力地從潮濕的紙疊上剝下一張紙,然后用松毛刷刷在紙焙壁上。由于上了年紀,視力和手腳都不如從前了,老蔣每剝一張紙都顯得很吃力,薄如膜的濕紙稍不慎就破了,這也是焙紙最難的。焙起紙,老蔣時不時就會捏捏自己的雙手,生怕有什么閃失。
“我從9歲就開始學做紙,如今年紀大了,撈紙活干不了了,現在只做些省力氣的活,可視力也不好了,手不時地抽筋。現在年輕人都不愿意學這樣的活,只有我們這些老人家可以做,只要還能做,就做到死,做到不能做了。”這位做了68年宣紙的老師傅不由感傷,“我們這老一輩退去后,還有誰來繼續傳承這門手藝……”(林風)
責編:王超
![]() |
責任編輯: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