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古堡便是德安樓,乾隆年間同安知名的石質(zhì)土樓,共有三層99間房屋,曾為同安三大富翁之一許尚官所建。德安樓,如今一間房屋不剩,屹立山水間的是溪石壘砌的城墻,以及滿墻的爬山虎,站上城墻,依稀可想當年的雄偉。雖然只是殘垣斷壁,但德安樓依舊人來客往,觀者絡繹不絕,多數(shù)人是沖著三百多年前的雄偉和那同樣流傳了三百多年的美麗傳說。
曾是三層土樓 全村人在里面避匪
德安古堡,美得太含蓄,驅(qū)車跋涉數(shù)里,再爬廈門海拔最高的山,最后在一片菜地中終于見到了她。
跨過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在溪邊有座爬滿植物的古堡,說是古堡,其實只是碩大的圓石頭壘成的城墻,在城墻的正面有個石門,抬頭,依稀可見“德安樓”三個字。
德安樓是乾隆年間五峰村名仕許尚官所建,選址在廈門市最高峰云頂山下的五峰村里。史料記載,古堡占地七畝,以溪石壘砌,城墻內(nèi)原有99間房,分上下兩層,最多時曾住過三五百人,墻厚6米,高14米,可惜毀于“文革”。
在村里找到一位吳姓老者,老人說村里人都知道這德安樓曾有99間房子,但打他兒時起德安樓就是今天這個樣子,只有殘垣斷壁,沒有房屋。輾轉(zhuǎn)找到五峰古堡覺圓書院的許木生才獲悉,要90來歲的老人才見過古堡的真面目。在許木生的帶領下,古堡內(nèi)貌展現(xiàn)在眼前。
德安樓是長50米的長方形建筑,是典型的土樓式建筑,只有下半部是溪石壘砌的,上半部還是三合土的,原有1.7米寬的環(huán)廊。德安樓當年共有三層,頂上可做騎馬之用,可見她的堅固度。在東邊和北邊各有一座石拱門,拱門不高,但厚實,當年并有防火、防盜設施,如今只剩下孤寂的石拱門。在一座拱門的兩邊,有兩個對稱的槍眼。在德安樓里面還有兩口水井,如今雖說村民皆食山泉水,但井依舊未干。
“這樓不僅是雄偉的建筑,還配有很好的軍事防御設備。”許木生說,許尚官建樓時就怕別人知曉他富甲一方,樓建得特堅固,遇到搶劫的,樓內(nèi)的家丁兼具天時地利人和之要素,一般劫匪輕易攻不進去。村里的老人倒是沒流傳下許尚官對付劫匪的故事,但流傳說當年山上有土匪來襲,整村人曾全部搬遷進德安樓避匪。據(jù)說,當年十九路軍還曾駐扎樓內(nèi)。
“可惜,這么有歷史感的古樓在‘文革’時被毀了。”許木生說,聽村里的老人說,很早德安樓的樓頂就壞了,一直廢棄著,“文革”時,大家紛紛去拆德安樓,為的是拆些木料去賤賣。很快,99間房屋就消失于天地間,只剩下無人問津的溪石。
三百年前 古堡娶過金門媳婦
如今,德安樓前依舊人來客往,觀者絡繹不絕,大家都不計較長途跋涉實質(zhì)看到了什么,更多的是想看看那300多年前的古墻,遇到村里一個老者,聽聽那“五峰出嘉臘”的傳說。
如今一些老人仍然知道同安三大富翁的故事,即:古莊盧忠,五峰許尚,埯爐顏香。這里的五峰許尚即德安樓的建造者許尚官,傳說他家田地很多,多到收成的谷子把祠堂前的旗桿都埋沒了。
許尚官雖然把德安樓建造在當初亦是偏遠之地的五峰村,但因為是同安三大富翁,家境寬裕,仍是“富在深山有遠親”,到他家求親的人絡繹不絕。但許尚官偏偏看上了金門后浦的傅家,主動派人去提親。傅家也不是一般的人家,在講究門當戶對的古代,他們更是要先摸清許尚官家的底細。于是,派人過海來打聽,一來才知道有99間大厝的許尚官原來住在荒山里,人煙稀少,遠離繁華。傅家的人一了解,再跟自己家情況一對比,雖然金門是風沙之島,居民過著“吃番薯,配海魚”的平淡生活,但畢竟還能吃上海鮮,而五峰那“山邊桷仔縫”,不用說“嘉臘魚”(即真鯛魚),恐怕連“錢頭魚”都難得一見。于是,就以許家遠離大家,女兒嫁過去吃不到“嘉臘魚”為由拒絕了許尚官的提親。
一聽,許尚官火了,我們許家那么有錢,你女兒嫁過來還怕沒魚吃。于是許家就想了個招數(shù),在“嘉臘魚”上市前,許家提前到沿海一帶,包括金門、廈門和泉州放訂金,凡是漁民捕撈的“嘉臘魚”,無論大小都以高價收買。農(nóng)歷七月初,漁民便把收獲的“嘉臘魚”送到五峰許家,許家即刻把標榜為“五峰出產(chǎn)的嘉臘魚”送到金門后浦,不知底細的人還以為五峰出產(chǎn)“嘉臘”的季節(jié)比沿海還早。也是良緣天定,許、傅兩家終成百年之好。“五峰出嘉臘”被后人用來形容發(fā)生意想不到的事。
但在當?shù)剡€有另一個版本說許家娶的是縣太爺?shù)呐畠海灿姓f是當?shù)亓硪粋€大戶人家的女兒,但事隔300多年,誰也不去計較這些,只沉醉在聽傳說的好奇里。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