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近日發現的古拳譜照片與李小龍和師父葉問對練的照片驚人相似,似乎佐證了詠春拳早期宗師陳華順的遺言
《桃源新拳術藥方》拳譜
佛山博物館珍藏的李小龍和師父葉問練武時的照片
《桃源新拳術藥方》中兩名永春拳武師對練的動作姿勢與李小龍他們的動作姿勢極其相近
■提要
電影《葉問》再次使詠春拳成為坊間言談焦點。但,詠春拳始于何時、源于何處、創于何人,一直是爭論焦點,從未有完整的文字記載。有一些專家認為,詠春拳源于永春白鶴拳,但苦于找不到相關實體證據。
昨日,永春五里街鎮鎮長林玉品向記者展示了最近收集到的古拳譜里的照片:照片中的拳法與李小龍葉問練武時動作驚人相似。
古拳譜照片證明:“詠春拳”與“永春拳”動作相似
林玉品拿出2本破舊的古書給早報記者看,他說鎮里最近從民間征集到4部古拳譜,手中那兩本是《永春拳法》和《桃源新拳術藥方》。他們在整理這些古拳譜時,意外發現了兩張珍貴的照片。永春的一些白鶴拳拳師認為,這兩張照片為詠春拳源于永春白鶴拳的說法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實物證據。
《桃源新拳術藥方》是永春籍馬來西亞華僑著名拳師李載鸞收集整理,并于1927年首次印刷出版的。征集到的這本書于1935年第三次印刷出版。書中記載了大量當時在馬來西亞的白鶴拳名家,前半部分記載白鶴拳的招式、口訣,后半部分是相關的醫藥、藥方。尤其可貴的是,該書有數十張白鶴拳武師對練的照片,內中一張照片兩位武師的動作與李小龍和師父葉問對練的照片動作驚人相似。
永春拳研究者:詠春拳和永春拳或同源異流
詠春拳發源有幾種說法。一說是永春白鶴拳高手五枚師太所創;一說是詠春拳應為永春拳,得名于福建泉州少林寺永春殿;一說是詠春拳為河南嵩山少林弟子一塵庵主所創。
林玉品著有論文《詠春拳和永春白鶴拳關系初探》分析,詠春拳
在廣東傳播都是在清咸豐年間以后,黃華寶、梁贊是詠春拳有據可查的早期宗師;幾種說法的創始人都是女性;都離不開詠(詠、永)春這個特定的人或者地點;都是因為避禍而隱姓埋名傳授武術。
據介紹,永春白鶴拳起于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由福寧府(現霞浦縣)北門外少林拳師方種的女兒方七娘所創。1924年版的《永春縣志·方技傳》記載:“康熙間,方七娘與其夫曾四以罪謫永春”,“鄭禮,和風里大羽人,善拳術。康熙年間……禮父明,賞與七娘角,不敵,病將死,遺言命禮師七娘”。此后,幾百年間,永春白鶴拳愛好者遍布各地。
林玉品認為,結合永春白鶴拳發展史及發生在同治咸豐年間的永春武生林俊、陳湖起義也許能比較清晰地梳理出詠春拳的發展脈絡,窺見詠春拳和永春白鶴拳之間的淵源關系——同源異流。
據其考證,當時的永春白鶴拳并沒有統一稱謂,多數稱為永春拳,拳師也就叫永春拳師。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