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總督石碑堆在烏山清塵巖下的亂石中
碑文都被塵土蒙住
石碑上龍雕非常精美
在高校工作的金老師一直對摩崖石刻有著濃厚的興趣。5月19日,金老師又來到福州的烏山觀賞石刻。當她走到“清塵巖”景觀時,巖石下一塊半掩在土中的瓷片吸引了她的注意。她俯身鉆入石下,驚喜地發現巖石下面還放著不少東西:不僅有幾片青花瓷的碎片,還有幾袋水泥和一堆大大小小的石塊。細看之下,這幾塊石塊的表面文字清晰,有的還雕刻著祥云和飛龍圖案,有一塊上面寫著“康熙二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立”。
為了弄清這些石塊的名堂,金老師昨天再次來到烏山,還特地復印了一份《福建省情資料庫》帶在身上。經過金老師和記者的清理,有文字和圖案的石塊大大小小二十多塊,雖然有的碎塊已被輕微腐蝕,但仔細辨認還是能順利讀取。
最大的兩塊碎片長約1.3米,寬約0.5米。在這兩塊碎片上,“主人公”、“年代”等最重要的信息一覽無余。“御制原任福建總督、加贈太子少保、兵部尚書、謚忠貞范承謨碑文……”金老師一邊輕聲讀著,一邊感嘆“真是幸運”。金老師隨后拿出資料,對殘片上的“兇焰”、“勇不暇展”等文字進行核對,結果這些文字在資料中都找到了出處。由此,金老師確定這就是康熙為范承謨而作的御制碑文,即碑上的文字由康熙所作,至于碑文是誰刻到碑上的,目前還不得而知。“按照史料,這里還曾有過一座范公祠。”金老師說。整理地基挖出殘碑范承謨是何許人?福州鼓樓區文管辦主任周民泉介紹,范承謨是清初的福建總督,康熙年間,鎮守福建的耿精忠參與了“三藩之亂”。叛亂中,范承謨被囚禁,但他始終不屈從于耿精忠,后來被殺。而在碑文中也有“三年拘系”、“卒蹈白刃”、“慷慨從容”等字樣。“這座石碑很有價值,這說明范承謨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肯定。”周民泉說。
那么,這樣一塊石碑怎么會變成碎片,被放在“清塵巖”下呢?記者走訪了烏山風景區管理所。“這塊碑原本并不在‘清塵巖’的下面。”林所長說,烏山原有個單位的宿舍區,烏山風景區管理所接收后,這些房屋也相繼被拆除。這塊石碑的殘片就是在去年整理地基時發現的。“可能是當年有人打碎了石碑做了地基。”由于石碑毀壞嚴重,管理所就把殘片暫時放置在“清塵巖”下面。至于資料中提到的“范公祠”,早在上世紀80年代烏山開放前就已不見了蹤影。
相關鏈接
范承謨范承謨,字覲公(1624至1676),一字螺山,鑲黃旗漢軍人。清初政治家,開國名臣范文程次子。順治九年(1652)進士,歷官浙江巡撫、福建總督。任上歷勘浙江荒田,請免賦三十余萬畝,賑災撫民,漕米改折。“三藩之亂”起,被耿精忠囚禁,后被殺。贈兵部尚書,謚忠貞公。詩宗盛唐,字則骨勁神清,法兼顏、米。卒年五十三。(記者 姜磊 孔瑜 文/圖)
責編:王超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