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搭在村后的景觀湖邊。天公實在不做美,過了上午10時,雨還是一陣接一陣地下著。熱情好客的畬族同胞最終還是按捺不住胸中的激情,冒著雨在舞臺上開始了他們的“原生態”表演。
在輕柔的春雨中,來自屏南際頭、福安金斗洋、當地的民間藝人現場表演了畬拳《龍飛鳳舞》,以及獨具特色的舞蹈《畬家婚慶》、《金鳳呈祥》等。不過,最令人著迷的是原生態畬族民歌表演。據悉,這些演唱者大都來自當地以及霞浦白露坑、福安、福鼎等地的畬村,他們在沒有任何伴奏的條件下,唱響了最自然、最純樸、最高吭的《二十四節氣歌》、《節日歌》、《歌言也會做媒人》等畬族民歌。獨特的畬家風情,將三月三歌會掀起一波波高潮。
畬族新娘出嫁民族風情更甚。農歷三月初三本身是男女青年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不少新人會選擇在這一天喜結良緣。一支“迎親”隊伍從村那頭走來了,“新娘”著“鳳凰裝”,梳上“鳳凰頭”,在會唱畬族民歌的伴娘陪伴下,乘坐著轎子出嫁。“婚禮”的全程,讓現場賓客體驗到了別具特色的民族風情。
而一出出本來是原生態的歌唱,在瀟瀟春雨中,演變成了最為“原生態”的表演。
民俗表演技驚八方客
如果說,畬家歌舞表演讓人感受到的是深厚的畬族文化底蘊的話,那么,畬家的民俗表演更多的是讓人驚奇叫絕。
除了婚禮,當天的民俗表演還上演了一出畬族代代傳承下來的祭祀祈福儀式———“上刀山”。刀山是由一根直徑20多公分、高約8米的大杉木柱為主體,將36把長35公分的鋼刀磨地閃閃發光,分別插在木柱兩側。表演者在歡快的嗩吶、鑼鼓、鞭炮聲中,光著手腳,兩手抓著柱上的利刀,兩腳踩在刀刃上,一步步攀登上刀山頂部。更絕的是,表演者在鋼刀鋒利無比的刀鋒上表演時,還有許多叫人心都提上嗓子眼的動作。在“刀山”上,表演者卻手腳絲毫無損。這喻意著人們征服了惡劣自然環境,祈求來年平安豐收。
這邊剛上完“刀山”,那邊又燒起了一片“火?!?。在一條長約五六米砂石上,已鋪上了一層燒地正旺的碳火,表演者依舊在歡快而顯神秘的器樂聲中,從容地從上面走過,而腳板無礙。觀者無不唏噓感嘆畬家奇絕的技藝。(記者 繆洪通)
責編:王超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