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臺灣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魏鐘生給蚶江鎮一友人來函,在函件中,魏鐘生說,他通過查閱大量文史資料,在《鹿港奉天宮志》一書中發現,該書清楚記載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蚶江與鹿港對渡”的事宜。據了解,這是繼石獅發現對渡碑后,首次在鹿港發現有關對渡的資料,有關學者認為,該資料是對閩臺對渡文史資料的有力補充。
在魏鐘生提供的圖片資料中,《鹿港奉天宮志》一書就“蚶江與鹿港對渡”作了如下描述:“鹿港自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開放正口與蚶江對渡以來,出入船舶無數,往返兩岸者商戶頻繁……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蚶江船戶由鹿港傳本宮蘇府王爺之香火到蚶江,供奉于打鐵街五王府內……”
據蚶江村老人協會林先生介紹,在蚶江村與大海相連接位置,有一條小巷名為“打鐵街”,據說,“打鐵街”居住的大多是來自惠安一帶的居民,他們專門從事行船時所需的錨、鐵鏈之類的鐵器行業,而在“打鐵街”的盡頭就矗立著一座“五王府”。《鹿港奉天宮志》一書還就“奉天宮”與“五王府”的“交情”作了如下的描述:“本宮執事人員便遵照神示,恭請五位千歲蒞壇接受信眾崇拜,自五位千歲蒞臨后,神庥靈驗異常,一同協助本宮蘇府王爺庇佑境域平安。”對蚶江村的“五王府”十分熟悉的林先生認為,之前有資料表明,鹿港的李丕顯先生就曾經為修建“五王府”捐款,可見“鹿港奉天宮”與蚶江村的“五王府”的歷史淵源深厚,聯系密切。
此外,《鹿港奉天宮志》一書中還有這樣的一段文字記載:“石獅七王府”篇,“紀、范、吳、李、池、溫、刑七位千歲原奉祀于石獅城隍廟后開山殿內……與本宮所供奉者相符……”由此可見,“鹿港奉天宮”還與“石獅的城隍廟”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魏鐘生在信中建議,石獅應派出相關的文史學者到鹿港考察,進一步豐富蚶江與鹿港閩臺對渡的文史資料。 (吳金森 李琳毅)
責編:林芳斌
![]() |
責任編輯: |
- 2009-02-27"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名揭彩 江澤民同志題寫
- 2009-02-02第二屆閩臺民俗新春晚會明晚在漳州長泰開鑼
- 2009-02-05逛逛閩臺兩岸廟會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