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森,男,1973年4月出生,阿豹民間調解室負責人。作為莆田市靈川鎮首個公益性民間調解室的發起人,王金森小名“阿豹”。無論是鄰里糾紛,還是家庭矛盾,只要一個電話,阿豹便會帶領他的志愿者團隊,上門調解。3年多來,阿豹和他的民間調解團隊對接各類矛盾糾紛215件,調解成功198件,調解成功率90%以上,挽回當事人經濟損失300余萬元,預防和避免了8起民轉刑案件和群體性惡性案件的發生。
辭“官”開店 全情投入
他種過地、經過商、當過村干部。2018年1月,他擔任東進村治保主任。任職僅10個月,便收到了4面錦旗。為了擴大調解受理范圍,不再局限于本村,讓更多群眾的矛盾化解于未然,2018年11月,阿豹毅然辭去村干部的職位,自費租店面成立公益民間調解室。為避免落人口實,他索性關了原本在當地經營的酒莊和油漆生意。“好好的‘村官’不當、生意不做,自己花錢租店面,免費幫別人調解,還要天天挨罵。”妻子罵他,有半個月沒理他。面對家人的反對,他說:“年輕時經商賺了一些錢,50歲也到了回饋社會的時候了”。德不孤,必有鄰。阿豹此舉,得到眾多志同道合者的響應,紛紛加入阿豹民間調解室。
有理有據 排憂解難
2020年8月,阿豹接到本鎮1個打群架的群體性糾紛,雙方劍拔弩張,隨時都有再次打群架的可能。他立即緊急通知團隊成員,分頭趕往糾紛現場調解。由于雙方均有傷者,家屬情緒激動,首次調解未達成協議。他們鍥而不舍,一次次奔波于雙方當事人家里調解,每天往返五六趟,調解到夜里十一二點,嗓子都說冒煙了。經過1個月的努力,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協議,不再以暴制暴,涉及的民事糾紛等以法律途徑解決。一起糾紛調解1個月的例子比比皆是。對于調解,阿豹民間調解室有“黃金法則”:在掌握事情的來龍去脈、準確運用法律法規的基礎上,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每當成功化解1起糾紛,阿豹都特別開心,因此妻子總揶揄他:“你今天這么高興,看來又去哪里做了好事!”
樂于奉獻 贏得口碑
身為民間調解員,阿豹民間調解室團隊沒有一分工資收入,卻都樂于奉獻。有時在調解中,雙方因千把塊錢爭執不下時,阿豹還會自掏腰包,悄悄補償一方以息事寧人。“我現在經濟條件還可以,希望能為群眾多做點事,也給子孫樹立良好的家風。”阿豹的苦心沒有白費,家人對他的調解事業,從反對轉向了支持。他的兒子經常加入父親的調解工作。爺倆齊上陣,并肩促和諧。村民口口相傳,常有求助電話打來,甚至說:“阿豹,快來‘抱’一下,他們就和好了。”
(莆田市委文明辦 黃曉丹 供稿)